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31章 库存电扇的老大难问题(第2页)

黄启元面无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陆家明,似乎在等着他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陆家明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知道,如果自己此刻被问住,那这件事就真的“到此为止”了。

他猛地抬起头,迎着三位局长审视的目光,用一种近乎吼出来的声音说道:“三位领导的担忧,非常有道理!这些问题,也正是我昨天晚上想了一整夜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否定一个能解决我们燃眉之急的巨大机遇!”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但思路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首先,关于李局长您最担心的估值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决不能听凭远风集团的一面之词!我们必须成立一个由财政、物价、工商、审计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具有绝对权威的‘专项资产评估小组’!”

“评估的标准是什么?不是他们的出厂价,也不是所谓的内部成本价,而是在市场上公开流通的、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的、老百姓认可以的——全国统一零售价!这个价格是公开透明的,是写在价签上,谁也做不了假的。至于成本和利润,那是远风集团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我们提供给动迁户的补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这批家电,对于获得它的老百姓而言,它的价值就是零售价!对于我们政府而言,我们安抚民心、推动工作的‘政治价值’,更是无法用成本来衡量的!”

“至于您担心的他们用积压库存来糊弄我们,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我们可以在合同里明确规定,所有用于置换的家电,必须是指定型号的、当年生产的、符合国家最高质量标准的新品!由我们的评估小组和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开箱验货,一台台地验!但凡有一台不符合要求,整批退回,合作立即终止!我不相信,远风集团会为了耍这点小聪明,而放弃整个浦东的市场和未来!”

陆家明一口气说完,语速极快,掷地有声。

财政局的李局长微微一愣,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许多,陷入了思索。

陆家明没有停顿,立刻转向规划局的张局长。

“张局长,我完全理解您对规划严肃性的坚持。但是,我们必须分清‘常规’和‘特例’。远风的方案,不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土地出让常规模式,而是针对我们当前‘动迁补偿资金严重不足’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支持浦东开发建设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下的创新性试点’,仅此一例,下不为例!我们在所有的官方文件和批复里,都要把这个性质说清楚,把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时间都框得死死的!我们不是在破坏规则,我们是在现有规则框架下,为了解决重大难题,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改革,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如果什么都等有现成规则了再去做,那还要我们这些开拓者干什么?”

规划局的张局长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显然也被这番话触动了。

最后,陆家明看向了土地局的王局长。

“王局长,您说土地应该走招拍挂,我一百个赞成!但在当前,我们有比单纯卖地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那就是‘动迁’!动迁问题不解决,老百姓不搬走,我们手里哪有干净的、可以拿去招拍挂的‘熟地’?都是纸上富贵!远风的方案,本质上不是‘买地’,而是‘造地’!他们用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帮助我们扫清了土地开发的第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障碍。他们是把一块烫手的‘生地’,变成了未来可以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税收和就业的‘熟地’和‘金地’!这难道不是实现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吗?”

一番话说完,整个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三位局长都沉默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通红、双眼布满血丝,但逻辑清晰、斗志昂扬的年轻人,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陆家明都正面回应了。而且,他不仅仅是辩解,更是提出了一套初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热情”了,而是建立在深度思考之上的“担当”。

许久,黄启元才缓缓地鼓了鼓掌。

“说得好。”

他看着三位同僚,沉声说道:“家明的这番话,也是我想说的。各位,浦东开发,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还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远风集团的这个方案,是野,是险,但更是‘奇’!是一步奇招!它能不能成,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把它一棍子打死。”

黄启元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然后猛地停下,做出了决断。

“我提议,成立一个由我牵头,家明任副组长,规划、财政、土地三个局各派一名副职领导参加的‘远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小组’。”

“小组的任务,不是去讨论该不该做,而是去研究‘如何能做成’,以及‘如何规避风险’!把家明刚才提到的所有应对措施,比如资产评估、合同细则、政策定性、舆论引导等等,全部给我细化成一份权责分明、流程清晰、无懈可击的正式报告!”

“一个月!我给大家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我们拿着这份报告,去向管委会主要领导,去向市里汇报!天塌下来,我黄启元第一个顶着!”

黄启元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办公室里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消散。

三位局长对视了一眼,最终,都缓缓地点了点头。

“我同意。”土地局的王局长第一个表态。

“可以试试。”规划局的张局长也点了头。

财政局的李局长则看着陆家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小陆,你们这报告要是写不严谨,让我发现里面有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我可饶不了你!”

“保证完成任务!”陆家明激动地挺直了腰杆,声音洪亮地回答。

一场内部的风暴,在黄启元的力排众议之下,化为了一股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巨大合力。

……

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凤栖市。

远风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秦奋挂断了王奎山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里,王奎山用简短而隐晦的语言,向他通报了浦东方面已经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的消息。

一切,尽在掌握。

秦奋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已经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远风产业园。

他知道,对于浦东那些官员来说,“电扇换地”是一场豪赌。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豪赌背后真正的底牌,并不仅仅是几十万台能解决动迁问题的电扇。

真正的底牌,是远风集团本身。是他秦奋准备在浦东这片热土上,掀起的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产业风暴。

电扇,只是敲门砖。

他要换来的,是整个远风集团,乃至未来中国高端制造业,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里,逐鹿全球的桥头堡!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