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个时代的序章 !(第2页)
这番话语,带着一股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豪情,却直击人心。
林亦然的手指微微颤抖,继续向后翻去。
纲要的内容,详尽到让他心惊。
第一阶段:基础奠基与人才引进。
目标:完成实验线调试,掌握1.5微米至1.0微米Cmos工艺。自主生产分立器件、简单逻辑电路、电源管理芯片。核心任务:组建世界级的技术研发团队,由一位具备顶级水平的“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技术路线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阶段:技术攻坚与产品研发。
目标:建成edA设计中心,工艺推进至0.8微米。启动代号为“昆仑一号”的16位dsp芯片项目,及代号为“伏羲一号”的8位mCu(单片机)项目,对标国际主流产品,实现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
第三阶段:产业化与生态构建。
目标:两款核心芯片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通信等领域。启动0.5微米工艺预研。建立远风开发者社区,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开发工具链,初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
纲要后面,还附有详细的预算、设备清单、人才招聘计划、以及与国内数所顶尖大学(清华、复旦、西交)的初步合作意向书复印件。
这已经不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了。
这是一份详尽、务实、逻辑严密、野心滔天的……战争檄文!
它描绘的蓝图,正是林亦然在无数个深夜里,在ti那冰冷的格子间里,不止一次幻想过,却又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的脸色由白转红,呼吸渐渐急促起来,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作为一个顶级的内行,他能清晰地判断出这份纲要的可行性与含金量。它没有好高骛远,每一步都踩在了现实的土地上,但每一步的目标,又都指向了星辰大海。
“你……你们……”林亦然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抬起头,死死地盯着秦奋,“你们凭什么认为能实现这一切?人呢?总设计师呢?你们找谁?”
秦奋迎着他的目光,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总设计师,就是你,林亦然先生。”
“我?”林亦然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下意识地反驳,“就凭我?”
“就凭你。”秦奋的语气斩钉截铁,“也只能是你。”
他从手提箱底部,拿出了最后一份文件,那只是几张稿纸,上面是用铅笔绘制的电路图,线条流畅而精准。
“这是我为你负责的‘昆仑一号’项目,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林亦然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整个人便如遭雷击,僵立在当场。
图纸上绘制的,是一个dsp的核心架构图。它大胆地采用了多级流水线和双mAC单元设计,这并不算惊世骇俗。但真正让林亦然震惊的,是它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之间,设计了一个小容量、超高速的“L0级缓存桥”,并通过一个精妙的“分支预测与预取”逻辑单元进行控制。
这个设计,恰好完美地解决了当前主流dsp架构在处理循环和跳转指令时,最容易出现的“流水线气泡”问题!这是他在优化C5x系列时,耗费了无数心血却因架构限制而无法根除的顽疾!
图纸上的设计,就像一位绝世棋手,轻描淡写地落下了一子,却盘活了整个棋局,充满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美感。
这其中的思路,这份对技术瓶颈的深刻理解,已经完全超出了他所见过的任何一位ti的首席构架师!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秦奋的眼神,已经从震惊,变成了骇然。
“这……这是谁设计的?”他失声问道。
“一个希望你能回家的,你的同胞。”秦奋平静地回答。
林亦然沉默了。他低头看看手中的图纸,再看看桌上那份波澜壮阔的规划纲要,最后看了一眼窗外。
窗外,是帕罗奥图宁静的街道,绿草如茵的庭院,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他在这里有体面的工作,丰厚的薪水,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可是……
他的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疯狂地呐喊。
在这里,他永远只是一颗螺丝钉,哪怕是镀金的、精密的、昂贵的螺丝钉。他的才华,他的抱负,都要被禁锢在公司的商业战略和财务报表里。
而大洋彼岸,那片他已经阔别了近十年的故土上,有人为他准备好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战场,为他铸造好了屠龙的宝剑,甚至为他画出了第一张藏宝图。
他们邀请他,不是去当一颗螺丝钉,而是去当总设计师!
他们要给他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时代!
林亦然缓缓地将那几张图纸和那份纲要,小心翼翼地、如同捧着圣物一般,重新放回了桌上。
他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
他只是走到咖啡机前,重新煮了一壶咖啡,然后拿了两个杯子,走回桌边,为秦奋倒了一杯,也为自己倒了一杯。
他端起滚烫的咖啡,却没有喝,只是任由那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镜片后那双无比复杂的眼睛。
良久,他抬起头,看着秦奋,用前所未有的郑重语气,问道:
“你刚才说……‘昆仑’?能不能,再跟我多讲讲……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构想?”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的图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