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20章 集体的感动,产业报国的初心!(第2页)

“老王,看到了吗?人家科学家在戈壁滩上拿算盘算数据,咱们现在车间里都有计算器了,再不好好干,对得起谁?”

“就是!以前总觉得拧螺丝枯燥,今天一看,咱拧的每一个螺丝,都是国家工业大厦的一块砖啊!”

“秦董这电影放得……绝了!比发一百块奖金都提气!”李晓军,那个下午被抽查的年轻工人,此刻正和几个工友站在一起。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自己那身还带着机油味的工作服领口,仔细地抚平,仿佛那不是一件普通的工作服,而是一件神圣的军装。他的眼神,前所未有的明亮。

秦奋和陈建社等人走出了礼堂。

夜风清凉,吹在脸上,让众人微微发烫的头脑清醒了几分。产业园里的灯火依旧璀璨,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陈老,今晚让您受累了,时间不早,我先送您回专家楼休息。”秦奋说道,“关于企业大学的章程和课程,我们明天再细聊。今晚,您先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远风的‘第一课’。”

“不累,不累!”陈建社摆摆手,精神矍铄,“我这把老骨头,感觉浑身都是劲!小秦,我现在就想跟你聊聊。这个企业大学,既然你信得过我,把‘名誉院长’的头衔给了我,我就不能只挂个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学员选拔……我脑子里现在全是想法!”

看着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教授如同年轻人一般眼冒精光,秦奋不禁莞尔。他知道,陈建社心中那团沉寂已久的火焰,是真的被彻底点燃了。

“好!那我们就边走边聊。”秦奋欣然应允。

一行人走在园区宽阔的道路上,陈建社兴致勃勃地阐述着他的初步构想。他建议,企业大学的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还要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甚至人文历史的课程。

“技术,是强企之‘术’;管理,是治企之‘道’;而人文,是铸企之‘魂’!”陈建社越说越兴奋,“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的工业人才!不仅要会动手,更要会动脑,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格局!”

秦奋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位老教授的敬佩又深了一层。陈建社的想法,与他未来的规划不谋而合。这正是他千方百计要将这位大学者请来“压舱”的原因。

“陈老,您说的太对了。”秦奋接过话头,“所以,我们的企业大学,基层、中层、高层,都要有不同的培养体系。对一线工人,我们重在技能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对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我们重在项目管理和协同能力的训练;而对未来的高层,就像您说的,必须要有战略视野和人文素养。”

“没错!就是这个金字塔结构!”陈建社一拍大腿,“小秦,你我想到一块去了!这事,能成!一定能成!”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跨越年龄的默契和知己之情,在夜色中悄然流淌。

送走了陈建社,秦奋转身对还站在身后的张巧玲、孙国华等人说道:“都听到了?”

众人齐齐点头,神情肃穆。

“今晚这场电影,陈教授这番话,就是我们远风企业大学的开学典礼。”秦奋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从今往后,‘技术为本,产业报国’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远风的魂!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也是你们对

“是!秦董!”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不大,却无比坚定。

“好了,都回去休息吧。”秦奋挥了挥手,“明天,还有一场更硬的仗要打。”

众人散去,但每个人离开的脚步都似乎比来时更加沉稳有力。他们知道,从今夜起,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中的方向,也更明确了。

秦奋独自一人站在研发中心的大楼前,抬头仰望着深邃的夜空。

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泛,但精神却无比丰盈的时代。人们心中普遍怀揣着一种朴素而真诚的理想主义。他要做的,就是将这种理想主义,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他相信,有了这群心怀家国、眼中有光的同路人,有了这份共同的、滚烫的初心,未来的远风集团,必将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真正屹立于世界工业之林,去实现那个属于他和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梦想!

远处,生产车间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那声音在静谧的夜里,仿佛是这个国家工业心脏强劲有力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