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18章 远风夜校,灯火通明!(第2页)

这奖励,太诱人了!

而失败的惩罚也同样严厉,冻结人才金字塔模型三年,这对于立志构建人才生态的秦奋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秦董?秦董?”杨明看到秦奋拿着报告,眼神却有些飘忽,似乎在思考什么,不由得轻声呼唤道。

秦奋瞬间回过神来,眼中的光芒比刚才更加炽热和坚定。

他将报告推回给杨明和王奎山,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报告的灵魂有了,现在,我们要给这个灵魂,注入第一股生命力!”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笔,沉声道:“我决定,立刻成立‘远风企业大学筹备委员会’!我亲自担任委员会名誉主席!”

王奎山和杨明精神一振,知道秦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王副总,你担任常务副主席,负责协调外部资源,包括联系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为我们的‘工程师学院’物色讲师。”

“是!”王奎山挺直了腰板,这任务他擅长。

“杨主任,你担任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企业大学’的组织架构搭建、课程体系设计和讲师团队的内部选拔。你手头这份报告,就是你的行动纲领!”

“保证完成任务!”杨明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接着,秦奋的目光转向了窗外,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产业园内那几个最核心的车间。

“我宣布,‘远风企业大学’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远风高级技工一期培训班’,从今天起,正式启动!”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

“第一批学员,就是hs-3A材料特种生产车间的所有员工!”

“第一间教室,就是他们的生产线!”

“第一本教材,就是李大柱制定的那份《卡尔默项目专项生产作业指导书》!”

“第一场考试,就是德国人对我们产品的最终验收!”

秦奋转过身,锐利的目光扫过已经被彻底点燃的王奎山和杨明。

“我要在一年之内,培养出一百名,不,是至少一百名,能够独立思考、能解决问题、能带教新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高级技凶’!他们,将是远风未来产能扩张、质量提升的火种!是我们的‘百工之基’!”

“为此,我将设立专项奖金池,总额……一百万!”

“轰!”

一百万!这个数字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王奎山和杨明的心里炸响。他们被秦奋的魄力与决心,彻底震慑住了。在这个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的年代,为了一项培训计划,直接砸出一百万的奖金!这是何等的气魄!

他们不知道,秦奋说的“百工之基”、“一百名高级技凶”,几乎与脑海中系统任务的描述一字不差。

他只是将系统的任务,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为了远风集团的战略目标!

……

当天下午,hs-3A材料特种生产车间的气氛,变得愈发不同寻常。

李大柱和孙国华被秦奋紧急召集开了一个短会,当他们带着秦奋的最新指示回到车间时,眼神里都燃烧着一团火。

“全体都有,放下手里的活,紧急集合!”孙国华一声令下,车间里五十多名最精锐的工人迅速列队站好。

李大柱走上前,手里拿着一本新打印出来的册子,封面赫然印着——《远风高级技工(一级)认证手册(试行版)》。

“从今天起,我们车间,除了是生产单位,还是‘远风大学’的第一个试点班!”李大柱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期学员!”

他指着墙上刚刚挂起来的一张巨大图表,上面详细罗列了从原料检验到成品封装的127个关键控制点,而每一个控制点后面,都标注着三个等级:熟练级、精通级、导师级。

“手册里,详细规定了每一个等级的标准!简单说,光会照着做,是‘熟练’;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还能处理一般性问题,是‘精通’;不但自己门儿清,还能把别人教会的,就是‘导师’!”

“从今天开始,我和孙总监,以及从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中心抽调的8名工程师,将组成认证考核小组!随时对你们进行抽查、提问、考核!”

“每通过一个控制点的‘精通级’认证,当月奖金增加30元!通过‘导师级’认证,奖金增加50元!并且,在你们的工作证上,我们会贴上一颗星!银星代表精通,金星代表导师!”

“年底,谁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我们的‘金牌学员’!秦董亲自设立了百万奖金池,就是为你们准备的!”

整个车间,落针可闻。

工人们的眼睛里,先是震惊,随即爆发出无比璀璨的光芒。

奖金固然诱人,但更让他们心潮澎湃的,是那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和上升通道。

他们不再仅仅是流水线上拧螺丝、按按钮的工人,他们成了“学员”,他们的技能可以被“认证”,他们的胸前可以佩戴闪亮的“金星”!他们有机会成为人人尊敬的“导师”!

“我的天……在工厂里上大学,还能考级拿星星?”

“这比评先进生产者还带劲啊!”

“一个月要是考过十个‘精通级’,那不是要多拿三百块奖金?比好多干部工资都高了!”

人群中发出一阵阵压抑不住的惊叹和议论。

“都给我听好了!”孙国华接过话头,表情严肃,“别以为这是闹着玩!德国人的标准有多严,你们都见识了。从现在起,我们的标准,要比他们更严!考核不合格的,不但没有奖金,还要扣分!连续三次不合格,直接调离本车间!这里,不养闲人,只炼精兵!”

严苛的规则,非但没有吓住他们,反而激起了这群精锐工人的好胜心。

“放心吧,总监!保证完成任务!”一个年轻工人高声喊道。

“对!不就是学嘛!干了!”

“我要第一个拿到金星!”

一时间,群情激昂,整个车间的士气被瞬间点燃到了顶点。

一场轰轰烈烈的,以生产线为课堂,以德国标准为考卷,以培养百名高级技工为目标的教学相长运动,在远风产业园的核心地带,正式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轿车,缓缓驶入了远风产业园的大门。

车门打开,一位头发灰白,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走了下来。他正是应邀前来的高分子领域专家,陈建社教授。

他扶了扶眼镜,看着眼前这座规划整齐、绿化井然,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产业园,和他想象中“乡镇企业”的混乱景象截然不同,眼中不由露出了一丝惊讶。

而当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董事长秦奋,微笑着向他走来,并说出那句“我们想办一所自己的大学”时,陈建社教授脸上的惊讶,瞬间凝固成了彻底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