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213章 低调的震撼,领导也点头!(第2页)

“第二,尊重创新。我们相信,智慧在民间,高手在基层。一个企业最大的浪费,就是浪费了员工的大脑。英雄榜,就是搭建一个舞台,让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能被看见、被承认、被奖励。当一个工人发现,他的一个小点子能换来真金白银的收入和全厂瞩目的荣誉时,他的创新热情就会被彻底点燃。这是对创新的尊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尊重‘人’本身。我们把工人,看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而不是流水线上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我们给他们提供干净安全的工作环境,给他们清晰的晋升通道,给他们学习新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在远风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糊口,更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在和企业一同成长。当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迸发出的能量,将是无穷的。”

一番话,掷地有声。

包间里落针可闻。

几位国企厂长低下了头,脸上阵红阵白。他们扪心自问,自己的工厂里,有没有尊重知识?大概有,但只尊重总工和大学生的知识。有没有尊重创新?大概没有,工人的“奇思妙想”常常被斥为“瞎折腾”。有没有尊重“人”?那就更谈不上了,在他们眼里,工人就是完成生产指标的工具。

梁金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像是饮下了一杯烈酒。

“尊重……说得好啊!”他重重地把茶杯放下,“秦奋同志,你今天讲的,已经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畴,这对于我们整个省的工业改革,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有些同志,天天喊改革,眼睛只盯着换设备、上项目,却忘了,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人的思想,调动人的积极性!你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这番极高的评价,让王奎山、徐致远等人激动得脸都红了。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敲响,董事长办公室主任杨明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和紧急,对秦奋低声道:“秦董,德国卡尔默公司的赫尔曼·施密特先生一行人到了,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他们说行程有变,希望能立刻开始技术会议。”

德国人?

王奎山心里“咯噔”一下,这可真是赶巧了,高官还在呢!

秦奋却显得十分镇定,他点了点头,然后转向梁金山,带着歉意微笑道:“梁高官,真不好意思,有外商提前到了。您看……”

没等他说完,梁金山眼睛一亮,立刻摆手道:“不碍事,不碍事!这正是个好机会嘛!我们在这里听汇报、看车间,都是你们‘展示’给我们看的。现在,正好可以看看你们在‘实战’中是什么样子!走,我们不打扰你们,就在旁边当个旁听生,如何?”

亲自观摩与外商的商务技术谈判?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这……规格太高了,怕怠慢了您。”秦奋故作迟疑。

“就这么定了!”梁金山一锤定音,显然兴致极高,“我倒要亲眼看看,能让你们如此重视的德国客户,和被他们看中的远风,是如何打交道的!”

……

研发中心最大的会议室内。

当梁金山带领着几位核心考察团成员悄无声息地坐在后排旁听席时,赫尔曼·施密特和他带领的德国技术团队,已经被请了进来。

为首的施密特先生,五十多岁,典型的德国人,严谨而刻板,一丝不苟的西装,锃亮的皮鞋,表情严肃。他身后的两位工程师,同样是一副专业而挑剔的神情。

秦奋、张巧玲、李大柱等人坐在了主位。张巧玲一身得体的职业装,流利的德语脱口而出,负责全程翻译和技术细节沟通。

“秦先生,下午好。冒昧提前来访,希望没有打扰到贵方的安排。”施密特先生开门见山,语气虽然客气,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效率感。

“施密特先生言重了,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秦奋微笑着,用英语回答,姿态不卑不亢,“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后排的梁金山等人,看到这一幕,内心又是一阵波澜。他们中很多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而远风的核心团队,已经能用外语和世界顶级的德国企业直接对话了。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

接下来的会议,完全进入了“德国节奏”。

施密特带来的工程师,拿出了他们对远风提供的hs-3材料样品长达一个月的测试报告,厚厚的一叠,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

“秦先生,贵方提供的hs-3材料,在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上,完全达到了我们的要求,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比我们目前使用的巴斯夫同类产品还要优秀5%。”德国工程师的语气充满了严谨的肯定,但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在进行1000小时的加速老化测试后发现,材料的冲击韧性下降了12.5%,这个衰减率,比我们要求的10%要高出2.5个百分点。虽然仍在安全范围内,但我们希望知道,原因是什么?以及,能否改进?”

这个问题,极其专业,也极其刁钻。

后排的几位国企厂长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能感觉到那种严苛到骨子里的技术要求。

李大柱的额头微微冒汗,这个问题确实是他们目前研发的极限了。

秦奋的表情却没有丝毫变化,他示意张巧玲将一份同样准备好的文件递给对方,然后开口道:

“施密特先生,克莱默博士,首先,非常感谢贵方如此严谨的测试,这正是我们所欣赏的合作伙伴精神。关于冲击韧性的衰减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材料中我们添加的一种长链增容剂,在长时间高温高湿环境下,其分子链出现了微量的断裂。这种断裂是可预期的。”

他顿了顿,自信地说道:“我们有两个解决方案供贵方选择。方案A,我们可以调整配方,替换一种更稳定的短链增容剂,可以将老化后的韧性衰减率控制在8%以内,完全满足你们的要求。但成本会相应增加3%。方案B,维持现有配方,我们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材料全生命周期性能曲线’,精准预测其在不同工况下使用10年、20年的性能数据,并提供设计冗余建议。这样,您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完美规避这个问题。”

这番话说完,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德国工程师克莱默博士的眼中,第一次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迅速翻看着张巧玲递过来的文件,上面果然是两套详尽的解决方案,附带着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

他们提出的,是一个问题。

而远风给出的,是两个选择,并且将每个选择的利弊、成本、技术细节,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了,这是一种平等的、基于强大技术实力的“技术合作伙伴”的对话!

施密特先生一直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看着秦奋,用赞赏的语气说道:“秦先生,不得不说,你们的专业和坦诚,再次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德国,也只有少数顶级的材料公司,才能做到如此快速和深入的响应。”

他转头对身后的梁金山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这位旁听的“大人物”是谁,但出于礼貌,他还是解释了一句:“这位先生,您也许不知道,我们卡尔默公司之所以会选择远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更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我们非常欣赏的,堪比德国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管理体系。和这样的企业合作,我们很放心。”

这句无心插柳的“背书”,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了梁金山和考察团所有人的心上!

来自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顶级机械制造商的最高评价!

这比远风自己说上一万句,都更加有力,更加震撼!

梁金山的嘴角,终于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他看着前方那个指挥若定、与德国人谈笑风生的年轻背影,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今天,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他看到的,是华夏工业在历经坎坷之后,真正开始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的,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