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功能:智能排产!(第2页)
“周一下午14:30,一号实验线切换生产线,进行设备维护,预计耗时90分钟。维护班组:孙师傅带队。所需备件:……”
“周二上午,采购部需向‘南海塑料二厂’下达新的采购订单,采购C-07号改性pp料2.3吨,要求周四下午16:00前入库,以满足周五的生产计划。”
……
密密麻麻,环环相扣。
这哪里是一份计划表,这简直就是一部已经写好了剧本的战争机器操作手册!它不仅规定了每个人要做什么,还规定了什么时候做,需要什么资源,甚至连设备维护、物料运输的路线和时间都做了最优规划。
“秦董……这,这是您做的?”李大柱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自认是远风最懂技术的人,可看到这份计划表,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这份表格背后所需要的计算量,以及对整个生产体系的洞察力,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及的范畴。
“是我,和我们的新同志——这台iBm计算机,以及林岚他们团队共同的成果。”秦奋面不改色地将功劳分了出去,“我称之为‘远风生产执行系统1.0’的雏形。它基于我们昨天测算的所有数据,结合现有的订单、物料库存和设备状况,通过一个全新的数据模型,推演出的最优解。”
当然,这个所谓的“数据模型”,就是他脑海中刚刚解锁的新功能——智能排产。
昨夜,就在所有人为实验线的成功而欢呼时,秦奋的脑海里,那神秘的系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在原有的“技术解析”、“优化设计”等模块旁,一个全新的、散发着数据流光芒的模块被点亮了——【智能排产与供应链协同】。
他只需要将远风现有的所有生产要素——设备参数、人员效率、物料清单、供应商信息、实时库存、待完成订单——作为初始数据输入图谱。
图谱便能像一位运筹帷幄的无敌统帅,在瞬息之间,于浩如烟海的可能性中,找到那条通往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黄金路径。
这份打印出来的计划表,不过是图谱给出的最终答案而已。
“这……这太神了……”孙国华捧着计划表,手都在抖。他仿佛能看到,只要按照这份计划执行,整个生产中心就像一台被精密调校过的瑞士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精准的力度,严丝合缝地转动起来。
“神不神,试一周就知道了。”秦奋的语气不容置疑,“从明天早上八点开始,生产、采购、仓储、质检,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必须无条件地、百分之百地,严格按照这份计划执行!不允许有任何的即兴发挥和经验主义!”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怎么做的,从现在开始,这份计划,就是远风生产的‘最高指令’!”
“是!”这一次,孙国华和刘建国没有丝毫犹豫,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他们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已经被眼前这份堪称“神谕”的计划表彻底粉碎。他们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自己即将见证一个比昨夜更加宏大、更加颠覆的工业奇迹!
第二天,当太阳再次升起,远风产业园迎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作日。
整个生产制造中心的气氛,从昨天的狂热,转变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有序。
工人们不再等班组长喊话,而是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贴在车间门口的“小时生产计划表”。
仓库的叉车不再是接到电话才匆匆出动,而是按照精准到分钟的“物料配送时刻表”,有条不紊地将一车车物料精准地送到产线旁。
采购部的电话也不再是火烧眉毛的催促,而是从容不迫地按照“周采购计划”,提前一周与供应商锁定货源与交期。
起初,所有人都感到极度不适应。
“哎,老王,我这还差俩螺丝,你先给我送过来呗?”二号线的一个老师傅习惯性地朝仓库喊。
仓库管理员老王头也不抬地指了指墙上的时刻表:“表上写着九点十五分统一配送,现在才九点零五,等着!”
老师傅碰了一鼻子灰,嘟囔着“死板”,但当九点十五分,一箱不多不少、型号完全正确的螺丝准时出现在他工位旁时,他又闭上了嘴。
一天,两天,三天……
起初的磕磕绊绊,逐渐被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所取代。
工人们发现,自己再也不用因为等料而停工,也不用因为前一个工序的延误而手忙脚乱。所有的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
而变化最直观的,是那面“生产数据墙”。
在林岚和两位同学的维护下,墙上的磁性贴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从代表“进行中”的黄色,变为代表“已完成”的绿色。
一周后,周五下午六点。
秦奋再次召集了同样的人,在同样的会议室里。
这一次,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恍惚的表情。
统计员拿着过去一周的生产报表,双手因为激动而不停地颤抖,她清了清嗓子,用尽全身力气汇报道:
“报告秦董,报告各位总监!过去一周,在‘总计划’的指导下,我们整个生产制造中心,包括所有新老生产线在内,共计生产各型号电饭煲……两万八千六百五十二台!”
“全员平均生产效率,相较于上周,提升百分之七十九点二!”
“原材料周转率,提升一倍!仓库占用面积,减少百分之三十!”
“成品一次性合格率,全中心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五!”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所有人都疯了!
如果说一周前,一号实验线的成功是一个“点的突破”,那么今天,这份数据,则宣告了一场“面的胜利”!
仅仅依靠数据的力量,依靠一份精准的计划,没有增加一台设备,没有增加一个工人,就让整个工厂的效率凭空翻了将近一番!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远风集团的生产成本被极限压缩,利润空间被无限放大!
这意味着远风拥有了横扫市场、碾压所有竞争对手的,最恐怖的武器!
孙国华和刘建国两位老总监,眼眶通红,他们站起身,向着秦奋,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是敬佩,是信服,更是对这位年轻领导者所开启的一个全新工业时代的,由衷的朝拜!
徐致远坐在角落,心脏狂跳。他终于明白,自己要加入的,究竟是一家怎样伟大的公司。
它不仅仅是要在研发上跳得更高,更要在制造上,走得比所有人都更稳、更快、更远!
而秦奋,只是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眼前的欢呼,投向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