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筹建产业园,宏伟蓝图
“王副总,杨主任指令,二期产业园扩建项目立即启动,预计规模大于一期,请您即刻联系市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土地及审批事宜。”
“李总监、赵总监,技术研发中心年度预算,秦董指令翻倍,请迅速提交详细采购和招聘计划,杨主任指示,此项不设上限,务必尽快出效果。”
“刘总监,收到这笔资金后,您的全球采购权限大幅提升。秦董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打通至少三条以上的关键原材料备用渠道,确保供应链安全。请务必尽快锁定货源,扩大采购量。”
指令如同潮水般涌出,远风制造这艘刚刚完成动力升级的巨轮,瞬间将速度提升到极致。
王副总那边,接到指令后,哪里还顾得上疲惫,眼睛里立刻迸发出精光。二期产业园啊!而且规模更大!这意味着远风制造即将真正拥抱腾飞!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其他事情,拿起电话,语气有些激动地拨通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号码。
凤栖市这边,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远风制造创造的销售神话,正愁着如何进一步支持远风发展,将这颗明星企业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业名片。接到王副总关于产业园二期扩建的正式请求,市领导几乎是想都没想,当即表态全力支持,一路绿灯。市政府立刻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工作小组,与远风制造的项目团队进行对接,选址、土地征用、环评、规划审批……所有过去需要按部就班甚至可能扯皮数月的流程,都被按下了快进键。
“速度!一定要快!这是我们凤栖市崛起的关键!要什么条件,市里全力配合!远风要跑起来,我们市政府要跑得比他们更快!”副市长在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词,脸上同样是压抑不住的兴奋。远风制造带来的不仅仅是税收和就业,更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一种能带动上下游无数小微企业共同富裕、焕发城市活力的希望火种。
与此同时,技术研发中心的热潮还在继续。李大柱和赵援朝在最初听到预算翻倍的震撼后,立刻进入了忘我的工作状态。
“老赵,那条日本的300吨级双螺杆挤出机生产线!之前觉得太贵下不了手,这回直接列上!要最新的型号!”李大柱一边计算着设备的参数和报价,一边兴奋地喊道。
赵援朝的眼镜片反射着光芒,脸色涨红:“挤出机算什么!那个德国的注塑一体化成型设备!精度能达到什么级别?头发丝的百分之几!买!还有欧洲那几个顶级实验室的测试仪器,之前咱们看资料都流口水,现在全给他列上!”
两人的桌子上很快就堆满了各种设备的技术手册和报价单。他们已经顾不上什么温控模块、传感器漂移了,那些眼前的小修小补,在这片即将落下的天文数字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眼睛里燃烧着的是对未来技术、对尖端设备的无限渴望。
“人才!老李,咱们必须立刻启动大规模招聘!国内的技术人才,有多少要多少!国外那几个材料牛人,之前挂在嘴上说请不来,现在直接发邀请!薪资待遇给拉满!咱们要把研发中心变成一个真正的技术磁场!”赵援朝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对!不只是材料!机械设计、电子自动化、精密仪器……所有涉及的领域,都要招揽最顶尖的人!钱多、项目好、平台高!咱们远风,这回要让全世界的技术人才都看到!”李大柱扶了扶滑下的眼镜,眼神坚定。他脑海里闪过的,是秦董偶尔提及的那些超前概念,那些在当时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的构想。现在,有了这笔钱,这些构想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蓝图!他们的技术研发中心,将不再是一个简陋堆满仪器的作坊,而是一个集合全球顶尖人才、拥有世界级设备、敢于挑战任何技术巅峰的科学堡垒!
采购部的气氛同样火爆。刘建国的声音已经嘶哑到沙哑,但他依然铆足了劲,不断地对着电话咆哮、谈判。
“日岛那边再加点价!行,但供应量必须给我提到每月50吨!合同立刻发过来,今天我就签字!”
“欧洲那批高频电子元件,涨两倍?好!我要插队!不仅要一个月的量,还要下个月的!再加一倍!现款支付!就问你供不供得起!”
刘建国感觉自己仿佛化身成为了一个手握巨额资金的“战争机器”。过去,每一分钱都要掰开来花,跟供应商为了几毛钱的差价来回拉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那脆弱的供应链。现在,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挥舞着钞票,像推土机一样扫荡市场上的优质资源。
“南美那边有家铜矿公司愿意长期合作?立刻派人去谈!中东、东南亚那边,有没有能提供工业级碳纤维的企业?哪怕是小厂也可以!只要货真、价钱能谈,全部给我纳入考察名单!秦董说了,不惜一切代价,要建备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