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95章 年销售额,再创新高(第2页)

那些率先买到的消费者,成了最忠实的宣传员。他们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开饭”,就为了炫耀那锅蒸出来的“灵魂米饭”。孩子们拿着勺子围着电饭煲转圈,老年人惊喜地感叹“这味儿几十年没尝过了”。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远风电饭煲不仅仅是一个电器,而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种现象级的热度,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财务报表上。

随着年终的临近,财务部在紧张的生产和销售狂潮中,开始了年度结算。老王这个老财务科长带着几个年轻会计,这几个月累得眼圈发黑,但脸上却有着抑制不住的光彩。

“秦董,”老王敲开秦奋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都在发颤,“今年的…今年的销售额出来了…太…太夸张了!”

秦奋示意他坐下,目光依然平静,但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显示着他内心的波动。他心里已经有一个大概的预期,通过他掌握的数据模型,趋势是异常凶猛的。但实际数字,也许会更震撼。

老王深吸一口气,扶了扶快滑落的眼镜,翻开了报告的最后一页。

“截止到目前…咱们远风制造,今年的总销售额是…”他顿了一下,似乎想再确认一遍那个数字,确认自己没有眼花,“是…是四点八亿人民币!”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的石英钟滴答作响。

四点八亿!

在刚刚进入八十年代中期,这是一个真正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的销售额。要知道,去年红星农机厂在电风扇业务上大获成功,将年销售额推到了两千万级别,当时就已经让全县、全市震动了。而现在,这个数字直接翻了二十多倍!

它不仅仅是销售额,更是利润!高性能材质的自主研发,核心供应链的初步掌控,以及电饭煲本身带来的高附加值和极高的市场溢价,虽然初期研发设备投入巨大,但疯狂的销售量摊薄了成本,利润率达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度。

老王手指颤抖地指着报告上的另一个数字:“净利润…净利润超过了两亿!”

秦奋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这个数字,比他最乐观的估算还要高一些。这意味着,远风制造现在瞬间拥有了共和国工业界最雄厚的现金储备之一,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型的老牌国营企业。

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故事,这笔巨额的资金,就像是一股澎湃的洪流,瞬间冲垮了秦奋未来发展道路上许多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资金瓶颈?人才引进?设备采购?技术攻关?过去那些让他需要步步为营、精打细算的问题,现在都有了强大的底气。

“我知道了。”秦奋收回目光,平静地说道,但声音里压抑着一股巨大的能量。“老王,辛苦了。这份报告,除了必要的财务部门留存,其他拷贝全部由你亲自保管。数字保密,任何人不得外泄。”

“是!秦董,您放心!”老王郑重其事地将报告收好。他知道这个数字出去会引起多大的轰动,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秦奋起身走到窗前,这一次,他望着窗外依然灯火通明、轰鸣不绝的厂房,以及远方夜色中正在规划的新产业园区方向(尽管地图还在脑海里,但地理位置已经选定)。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

四点八亿的销售额,两个多亿的净利润…这笔钱,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足以点燃远风更大的野心,足以支撑起他脑海里那些超越时代的宏伟蓝图。

他曾思考如何将电饭煲的热度转化为可持续动能。现在,答案无比清晰:这笔钱,就是最强大的动能!

产能爬坡还在继续,原材料的紧张还在持续,竞争对手的反扑即将到来,专利壁垒还需要加固,新产品研发必须加速。这些挑战依然存在,但与十年前、五年前甚至是去年相比,秦奋和远风制造的角色已经彻底改变。他们不再是追赶者,不再是求生存的小舢板,而是一艘装满了黄金、拥有最先进引擎、正在巨浪中全速前行的远洋巨轮!

“通知王副总和杨主任,”秦奋转过身,目光坚定而深邃,“立刻启动二期产业园的扩建前期工作。同时,技术研发中心的预算,再翻一倍!我要见钱花不完的效果!”

这不是凡尔赛,这是拥有了打破一切束缚的绝对资本后,发出的最强音。

市场狂潮带来的天文数字,给了秦奋和远风制造硬闯科技无人区、硬刚国际技术封锁的底气!

“是!”杨主任立刻应声,眼中同样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