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71章 新闻发布会,万众瞩目

秦奋没有片刻停歇,直接赶往厂部。在他身后,刘栓柱已经带着人在分区隔离问题产品,紧张而有序。空气中的木料和塑封薄膜气味依旧,但其上笼罩的不详阴影,此刻被一股决绝的行动气息所驱散。整个厂区,仿佛一个沉睡的巨兽被惊醒,庞大的身躯开始按照秦奋的意志,沿着一条从未设想过的轨道,高速而危险地前冲。

二楼会议室里,干部们虽然刚刚经历了一场灵魂上的冲击,但秦奋的决心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心头的迷茫和恐惧。王奎山已经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市委宣传部的老朋友,协调记者邀请事宜。财务科的老王脸色铁青地抱着厚厚的账本,和几个科员低声核算着召回和赔偿可能带来的天文数字。生产科的老刘则在紧急调配人手,准备对所有设备进行彻底清查,并盘点现有材料和备件,为未来的复产做准备。李大柱和孙师傅的声音不断从对讲机里传来,汇报着注塑车间和材料库的隔离和清查情况。保卫科的人员则面色严肃地出现在各个关键岗位,监督着物料和人员的流动,确保没有任何证据被藏匿或销毁。

整个远风厂区,此刻如同一个被骤然启动的巨大齿轮,高速而紧张地运转着。指令如同潮水般从厂部发出,迅速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这不是演习,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竞赛,对手是已经扩散出去的危机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秦奋没有参与具体的执行,他需要站在更高处,把握这次“刮骨疗毒”的主导权。他来到厂门口,看着进出厂区的车辆,看着匆匆忙忙的厂门口执勤的保卫科人员。这里,就是他选定的战场,向全世界宣告远风决心的舞台。

王奎山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秦厂长,都联系好了!市里的电视台、报社,还有省里的日报、广播电台,听说我们要公开处理产品质量问题,都来了兴趣,表示尽快派记者过来!还有几个重点经销商,我也通知了……他们,他们都挺震惊的,还有点不敢相信…”

秦奋点了点头:“要的就是震惊。要的就是让他们知道,远风敢把自己的伤疤露出来,敢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解决。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坏消息,但更是定心丸。”

他在厂区内转了一圈,确认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些从仓库清理出来的、颜色和质地异常扎眼的问题泵壳,正被叉车一批批地运到厂门口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分门别类地堆放起来。那堆积如山的灰色或颜色不正的泵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就像一道耻辱的伤疤。刘栓柱指挥着工人,用隔离带将这些产品围起来,并在一旁立起醒目的牌子,写着“问题批次,待处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紧张感越来越重。临近中午,市里的记者车辆开始陆续抵达。他们扛着摄像机、录音设备,提着笔记本,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好奇和一丝兴奋。这样的场面,在凤栖县这种小地方的工厂,几乎从未见过。更何况,一家国营厂,竟然要公开承认质量问题?这简直是爆炸性的新闻!

凤栖日报的李记者,是个年轻的文化人,他一下车就仔细打量起这家传说中异军突起、甚至在沪上都闯出名气的红星农机厂。整洁的厂区,忙碌却不混乱的工人,都显示出这家厂子与众不同的一面。但他看到厂门口那堆触目惊心的问题产品时,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都是问题产品?”他问一旁负责接待的厂办小杨。

小杨脸上带着一丝屈辱和坚毅,低声回答:“是的,李记者。秦厂长说了,全部公开。”

省日报的张记者,年纪稍长,经验丰富。他在全国各地跑过很多工厂,见多识广。但他见过太多企业,出了问题都是捂着盖着,能推就推,能赖就赖。像远风这样,还没等媒体挖出来,自家主动开新闻发布会,还把问题产品全堆出来示众的,真是闻所未闻。

“秦厂长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心里嘀咕着,感觉这一趟肯定不虚此行。

各地的经销商代表也陆续赶到。他们是接到秦奋或王奎山的电话后火速赶来的。一开始听说厂里出了质量问题,他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远风水泵最近卖得正火,口碑刚打出去,要是真砸了牌子,他们前期的投入可就全打了水漂。但听到厂里要召回、退换,还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处理,又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荒谬。

北方一个大经销商老赵,提着皮包,一脸焦躁地挤进人群。他经营远风水泵刚半年,生意好得超出预期,正打算追加订单扩大规模,结果来了这么一出。

“王副厂长!”他看到王奎山,连忙凑上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电话里也没说清楚,什么问题产品?不是说远风水泵质量过硬,用了hs-3材料,比进口的都强吗?”

王奎山看到老赵,只能叹口气,拍拍他肩膀:“老赵,别急。等下秦厂长会亲自说明。问题是出了,而且不小。但你相信我,也相信秦厂长,远风不会逃避问题,绝不会让你们经销商和客户吃亏!”

老赵听王奎山这么说,虽然心里没底,但看到王奎山严肃的神情,又略微安心了一点。至少,厂里领导的态度看着是认真的。

厂门口的空地上,工作人员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上面摆着麦克风。主席台下方,整齐地摆了几排凳子给记者和经销商代表。主席台的一侧,就是那堆触目惊心的问题产品小山。刘栓柱和李大柱、生产科的老刘,还有不少工人,都站在产品堆后面,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但也有一股同仇敌忾的愤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的情绪:媒体的猎奇、经销商的担忧、厂里干部的沉重、工人们的迷茫夹杂着愤怒。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着主席台,等待着那位打破常规、力挽狂澜的年轻厂长。

秦奋来了。

他没有西装革履,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带着一股子刚从车间出来的朴实劲。但他的眼神,却如同最锋利的刀锋,锐利而坚定。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主席台,身后跟着王奎山等厂领导,但所有人都明白,此刻舞台中央的,只有他一个人。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摄像机的红灯开始闪烁,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秦奋走到麦克风前,没有客套,没有寒暄。他环顾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扫过那些镜头,扫过那堆问题产品。他的声音,虽然不响,却清晰地传达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我是红星农机厂,现在的远风制造厂长,秦奋。”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所有的压抑和愤怒都化作力量。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要向所有人承认一个沉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