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品牌定位,国货当自强!(第2页)
“秦厂长,我…我明白了!”张巧玲眼神发亮,“我们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Logo,我们是在塑造一个形象,一个代表咱们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最高水平的形象!”
小杨也激动地连连点头,“对!而且我们要把这个形象做出去!让大家看到,原来咱们自己的企业,也可以像、哦不,可以比外国那些大公司还要专业,还要有范儿!”
“没错!”秦奋赞许地看着他们,“这套vi手册,是指导我们未来一切视觉输出的基础。它要足够详细,包含刚才说的各种应用场景范例。你们先从最基础的要素开始:Logo的精确尺寸、变形规范;色彩的准确值或潘通色号;字体的选择和应用规则。然后逐步扩展到名片、信笺、宣传册页、海报、产品铭牌、甚至车辆涂装、员工工装的设计草图……”
秦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脑海中的未来vi手册如同高清电影般展开,而他则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关键要素提炼出来,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概念转述给两人。虽然很多具体环节在目前条件下无法一步到位,但他先提供了最高标准的框架和方向。
“我知道这工作量很大,而且很多东西你们需要摸索。但这正是机会。”秦奋鼓励道,“你们多看、多学,能找到的国外资料尽管拿来参考,学习他们的规范和体系,但我们的核心创意和精神必须是自己的。大胆去想,用你们的理解去丰富和细化它。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来找我。”
“好!秦厂长,我们一定把这本…这本‘远风品牌视觉识别标准手册’给您做出来!”张巧玲郑重地说道,仿佛接受了一项神圣的任务。
“我们马上开始!”小杨也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和张巧玲交换了一个充满斗志的眼神。
两个年轻人立刻投入到繁琐而充满创造性的工作中。他们将秦奋随手勾勒的草图钉在墙上,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线条的走向,思考着色彩的搭配,脑海中开始幻想着那简洁有力的“远风”标志出现在各种场景下的样子。
而此时,厂办的大门被敲响,王奎山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和凝重。
“秦厂长,商标注册的事…没那么简单。”王奎山的语气有些沉重,“我联系了县里,县里说这块业务归省里管,而且手续非常复杂,还要查重。我问了问县工商局的老郭,他说之前市里有家厂子想注册个名,跑了几个月,还没个信儿呢!”
他搓着手,显得有些忧虑,“特别是您说的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注册…这个难度,老郭说他听都没听过。省里能不能办更不清楚,京城那边就更别想了…咱们是不是先把厂房和技术搞出来,等实力更强了再弄这个?”
秦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离经叛道”。商标意识的淡薄、注册体系的不健全,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正因如此,先行一步,才能抢占先机,构筑起“远风”的第一道无形资产护城河。
“老王,我知道难。但这事情不是实力强了再做,而是做了这事,才能让我们的实力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更快的增长。”秦奋语气坚定,“你刚刚说要快,这个‘快’不是指速度,是指动作要早、要果断。”
“现在国内商标意识刚刚觉醒,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名字的重要性。正是我们提前布局的最佳时机。等过几年,大家反应过来了,好名字都被注册了,咱们再想拿下‘远风’,代价就大了十倍、百倍,甚至可能根本拿不下来。”
“至于你说难办…再难办,总有办法。县里不行去市里,市里不行去省里,省里不行…就去京城!”秦奋眼中闪烁着势在必得的光芒,“这件事,必须办成!而且要尽快,越快越好!”
“你明天就启程去省城!”秦奋斩钉截铁地决定,“我给你写一封信,带上咱们厂的介绍信、营业执照复印件,还有你的身份证明。你到了省城,先找省工业厅,打听商标注册的归口部门,然后直接去找他们!”
“工业厅?”王奎山一愣,他以为应该去找工商部门或者一个专门的商标局之类的。
“对,先找工业厅。”秦奋解释道,“咱们厂现在在省里已经有了一些名气,特别是那封公开信,省里工业口肯定知道了。你带上信件,表明咱们是凤栖县红星农机厂,是省里关注的创新型企业,要注册一个代表民族工业未来的重要品牌。”
“你别小看这张牌,有时候,上面的关注和支持,比按部就班走流程要管用得多。”秦奋这是在利用公开信制造的“动静”,将其转化为行政审批上的助力。既然被“重点关注”了,那总得有点额外的待遇吧?
“到了那边,就直接亮明身份和来意。就说咱们厂要打造一个叫‘远风’的品牌,目标是打破技术垄断,让国货自强,未来要走向国际市场!强调商标的独特性、前瞻性,以及对咱们厂未来发展、甚至对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同时,多打听、多跑腿,问清楚具体的手续、需要的材料、负责的部门和人员。如果省里审批效率太慢,或者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障碍,那就不要犹豫,直接想办法去京城!”
秦奋从抽屉里拿出纸笔,快速写下一封言简意赅但分量十足的介绍信。信中并未夸大吹嘘,只是实事求是地介绍了红星厂近期的发展成就,以及提出注册“远风”商标,致力于发展民族自主品牌,吸引高端人才,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宏大目标。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卑不亢、锐意进取的姿态。
“这封信,拿着。”秦奋将信封好递给王奎山,“到了省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或者发电报!”
王奎山接过信,感受着信纸沉甸甸的分量,又看了看秦奋坚定的眼神。他虽然不完全理解秦奋对“品牌”和“商标”如此重视的原因,甚至觉得有点“务虚”,但秦奋的每一项看似夸张的决策,最终都变成了现实,而且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他选择无条件信任。
“好!秦厂长!您放心!我老王就是跑断腿,也把这事给您办下来!”王奎山毫不犹豫地立下军令状。去省城、去京城跑手续,对他这个基层老干部来说是件大事,是挑战,但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使命。
“去吧。路上注意安全。”秦奋拍了拍王奎山的肩膀。
厂办里,小杨和张巧玲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低头在纸上画着、写着,偶尔会抬头望一眼窗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王奎山则带着秦奋的介绍信,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了厂办大门,朝着那条通往远方的道路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