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54章 商标注册,远风扬帆!

王奎山脚步匆匆,沿着晨曦微露的土路走向县城,秦奋厂长沉甸甸的嘱托和那封介绍信揣在他怀里,仿佛承载着整个红星厂,乃至秦奋口中那个“远风”的未来。他虽然不完全明白为何秦奋对一个“牌子”如此上心,但秦奋的眼光和能力,他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厂长说要办的事,再难也得办!

到了县城,找县政府联系省城的事本就不顺畅,县上的人一听商标注册,尤其是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注册,都直摇头,说这是省里甚至中央的事,县里哪有这层级的能力。县工商局那位老郭,也是一脸懵懂加为难,只说以前市里有厂子想注册个名字,跑了好几个月都没动静,全国国际注册更是闻所未闻。

“县里不行就去市里,市里不行去省里,省里不行…就去京城!”秦奋的话在他耳边回响。王奎山咬了咬牙,当即买了去省城的火车票,顾不上歇息,第二天一早就踏上了征程。

省城,对他这个见惯了凤栖县城的人来说,已是天大的地方。高楼多些,马路宽些,人也多些。但如何在这庞大的城市里找到那个负责缥缈“牌子”注册的部门,成了第一个难题。

他先按照秦奋的指点去了省工业厅。门卫看着他手里红星农机厂的介绍信,一开始眼皮都没抬,让他站在外面等。王奎山心里有些发堵,但想起秦奋说的“不卑不亢”,便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地说明来意:“同志,我是凤栖县红星农机厂的,有的文件要送给负责同志。我们厂最近搞了个大动静,省里也有关注,我们要注册个代表民族工业未来的牌子!”

“红星农机厂?大动静?”门卫听这名字有点耳熟,最近省里确实有文件下来,提到凤栖县有个厂子搞了个什么“公开信”,在报纸上吵得厉害,还被上了“重点关注”名单。他打量了一下王奎山朴实但透着一股子认真的样子,态度稍微软化,皱着眉头说:“等会儿,我进去问问。”

这一问,还真问出点名堂。虽然商标注册业务不直接归工业厅管,但红星农机厂这个名字,因为那封公开信和引起的社会反响,确实已经进入了省里一些部门的视野。工业厅的一位科长听说有厂里的人找上门来,而且要注册的是“民族工业未来”这等大词,心里有了判断,这可不是一般的厂子,也不是一般的小事。

他让王奎山进去,接待了他,听他说了要注册“远风”商标,以及秦奋厂长提出的宏伟目标——打破技术垄断,国货自强,走向国际。王奎山虽然不熟这些词儿,但他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转述了秦奋那番关于“远风”是旗帜、是民族自强精神的话,说得恳切、有力。

科长听着,眼神渐渐凝重。他知道,上面之所以关注红星厂,不仅是因为“大动静”,更是因为公开信里那种久违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那正好契合了当前国家提倡的某些方向。现在这个厂子要注册一个响亮的品牌,而且目标这么高远,这其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老同志,”科长收起了介绍信,语气和缓了许多,“你们厂的这个情况,我们了解了。商标注册确实不归我们工业厅直接负责,这个业务……目前来说,是分散在几个部门,主要是经委和工商系统那边。而且你说的要在全国乃至国际注册,这难度非常大,国内的体系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国际上的互惠条约也还不完善。光是国内查重、公告、审查,周期就长得很。”

他顿了顿,看到王奎山脸上沮丧的神色,又话锋一转:“不过,你们厂的情况特殊,特别是秦奋同志提的这个‘远风’的寓意和目标,非常有时代意义。这样,你拿着这个信,我再给你开个便条,你去找经委的那边问问。我去打个电话,先跟他们那边通个气。你们厂的这个事情,或许能加急。”

这句话让王奎山的心重燃希望。他连连道谢,拿着科长开的便条,又急匆匆地赶往省经委。

在省经委,他再次说明来意,亮出工业厅的介绍信和便条。有了工业厅的引荐和“提前通气”,省经委这边的经办人员态度明显不同。他们仔细看了红星厂的材料,也听了王奎山对“远风”品牌朴实的描述。虽然对全国国际注册依然感到棘手,但红星厂被上面关注的背景,以及秦奋厂长那些超前的想法,让他们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