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08章 人才储备,百年大计(第2页)

“我明白了,秦总。”李明浩心领神会,“我会尽快安排市场部的人去跟进vCd厂家的订单。同时,采购部也已经开始联系元器件供应商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莞城星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的1号辅楼里,灯火通明。

在两位经验丰富的台湾师傅的指导下,第一批经过严格培训的星辰员工,开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那些对她们而言略显陌生的smt设备。从元器件的上线、锡膏的印刷、贴片机的高速贴装,到回流焊炉的精准温控、Aoi(自动光学检测)的质量把关,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们的汗水和专注。

初期,自然也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虚焊、连锡、元件偏移等常见的smt缺陷时有发生。操作工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供应链的管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偶尔会出现元器件供应不及时的现象。

但李明浩带领着他的团队,凭借着星辰厂一贯的“死磕”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他们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优化工艺参数;他们加强员工培训,开展技能比武,提高操作熟练度;他们与供应商密切沟通,建立更可靠的物料保障体系。

秦奋虽然坐镇廊州总部,但也时刻关注着莞城试产车间的进展。他几乎每周都会和李明浩通一次长途电话,详细了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有一次,试产的一批vCd解码板,在进行功能测试时,出现了较高的不良率。李明浩急得焦头烂额,连夜组织技术人员排查原因。秦奋得知后,立刻指示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利用周末时间飞赴莞城,协助分析解决。最终,问题被定位在某一关键芯片的焊接工艺参数设置不当。经过调整优化后,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

这件事,也让秦奋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中央研究院的决心。他意识到,随着星辰集团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未来将会面临越来越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难题。一个强大的中央研发平台,将是集团持续创新、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个月的摸索和改进,星辰莞城基地的第一条smt试产线,终于逐渐走上了正轨。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第一批成功交付的vCd解码板,虽然数量不大,利润也相对微薄,但对于星辰厂而言,其意义却非同凡响。它标志着星辰厂成功迈出了向电子代工服务领域拓展的第一步。

紧接着,寻呼机线路板的自主组装业务,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凭借着星辰厂在精密制造领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他们组装的寻呼机线路板,很快就获得了几家小型寻呼机厂商的认可,并开始接到稳定的订单。

“秦总,这是我们这个月电子代工业务的报表。”李明浩再次来到秦奋的办公室,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虽然产值跟我们传统的精密模具和零部件业务比起来,还只是个零头,但利润率还不错,而且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秦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那条陡峭向上的增长曲线,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明浩,干得不错!”秦奋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这只是一个开始。电子代工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现在只是刚刚敲开了一扇门,未来的路还很长。”

“秦总,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了?”李明浩趁热打铁地问道,“莞城基地还有几栋闲置的厂房,可以随时改造。而且,最近有不少电子厂的客户,听说了我们开始做smt,都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跟我们合作。订单根本不愁。”

“嗯,扩大规模是必然的。”秦奋沉思道,“但不能盲目扩张。我们还是要坚持‘稳扎稳打,质量为先’的原则。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特别是要尽快培养出我们自己的smt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不能总是依赖外部的师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计划,在莞城基地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一个‘星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旗下专门从事电子代工服务的子公司。你来担任这个子公司的总经理。集团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你们全力的支持。”

“星辰电子科技……”李明浩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过去几个月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

“秦总,您放心!”李明浩郑重地说道,“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把星辰电子科技做大做强,让它成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