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109章 风浪过后,更加强大

“老钱,最近集团的财务数据我看了,现金流很充裕嘛。”秦奋的办公室内,暖气开得很足,与窗外的料峭春寒形成鲜明对比。他对面坐着的,是星辰控股集团的Cfo,钱敏。这位跟着秦奋从星辰机械厂草创时期一路打拼过来的财务总管,鬓角已经染上了些许风霜,但眼神依旧锐利。

“托秦总您战略眼光的福,集团各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都在稳步提升。特别是精密模具和高端零部件业务,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利润贡献非常可观。电子代工那边,李明浩那小子虽然还在‘烧钱’阶段,但势头很猛,前景可期。”钱敏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财务人特有的严谨与乐观。

“现金流充裕是好事,说明我们主营业务健康。但钱放在账上,只会慢慢贬值。”秦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我们得让这些‘闲钱’活起来,为集团开辟新的增长点。”

钱敏心中一动,他知道,秦总每次说这话的时候,通常意味着又有了新的“大动作”。“秦总,您是又有什么新的投资方向了?”

秦奋微微一笑,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钱敏:“你先看看这个。”

钱敏接过文件,封面上赫然写着“关于集团适度拓展轻工消费品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他心中略感诧异,星辰集团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都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怎么突然要跨界到轻工消费品了?

他耐着性子仔细阅读起来。这份报告并非出自集团内部的战略研究部门,而是秦奋委托一家专业的市场咨询公司做的。报告从宏观经济形势、国内消费市场趋势、轻工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报告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但市场容量巨大、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领域,如日用化工、塑料制品、小家电、文具玩具等,存在着大量的市场空白和整合机会。

报告还特别提到,星辰集团在精密模具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如果能够有效地嫁接到某些轻工产品的生产和运营中,将有望实现“降维打击”,快速建立起竞争优势。

“秦总,您的意思是,我们也要开始做牙膏、肥皂、塑料盆了?”钱敏看完报告,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在他看来,这些产品似乎与星辰集团“高精尖”的工业形象有些格格不入。

“牙膏肥皂塑料盆,听起来好像是不太‘高大上’。”秦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但你别小看这些‘小东西’。市场需求量有多大?产业链有多长?能带动多少就业?如果能把这些‘小东西’做出大名堂,做出高品质,做出强品牌,那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城市的天际线,缓缓说道:“我们星辰集团,不能只盯着那些技术壁垒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硬骨头’啃。也要学会俯下身子,去拾取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金豆子’。‘硬科技’和‘软民生’,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钱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理解秦奋的思路。星辰集团发展到现在的体量,确实需要考虑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轻工消费品领域,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启动快,现金流回收也比较迅速,对于集团整体的财务结构优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那秦总,您具体看好哪些细分领域呢?”钱敏问道。轻工业门类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报告里也提到了一些方向,比如日化、小家电、高端塑料制品等。”秦奋说道,“我的初步想法是,先选择一两个与我们现有技术和资源协同性较高,且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进行尝试。不必急于求成,可以先通过小规模的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切入,摸索经验,培养团队。”

就在秦奋和钱敏商议着进军轻工新领域的大方向时,一个具体的“机会”却悄然送上了门。

这天,秦奋接到了一个有些意外的电话,是廊州市一位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的秘书打来的。电话里,秘书客气地表示,市里有一家老牌的国营日化厂——红梅日化厂,近年来经营困难,濒临破产,市政府希望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伸出援手,参与其改制重组。考虑到星辰集团是廊州的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所以想听听秦总的意见。

红梅日化厂?秦奋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这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其生产的“红梅”牌肥皂、洗衣粉、洗发水等产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曾在冀中地区小有名气。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资品牌的进入,这些老国营品牌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日子一天不如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