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国际订单,纷至沓来(第2页)
秦奋看出了他的犹豫,加了一把火:“吴科长,我们‘星辰一号’现在是供不应求,每卖出一台,毛利至少在七八百块。三万元贷款,我们最多半年就能还清本息!这笔贷款对我们是雪中送炭,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笔风险可控、回报不错的业务。而且,我们星辰厂发展起来了,将来和银行的合作机会还多着呢!”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展示了盈利能力和还款信心,也描绘了长期合作的前景。吴科长低头思索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秦厂长,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我需要向行里汇报一下。不过,你这些订单合同很有说服力。原则上,我觉得问题不大。你先回去等消息,我尽快给你答复。”
虽然没有当场拍板,但吴科长的态度已经让秦奋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这第一道坎,多半是能迈过去了。
资金问题看到曙光,秦奋的心情略微放松,但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紧随而至——管理。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业务的复杂化,原先那种秦奋一竿子插到底,几个老师傅分管各摊的作坊式管理模式,已经明显捉襟见肘。
订单一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物料如何衔接,工序如何安排,全凭老刘和几个班组长临时协调,效率低下,还容易出错。
小王一个人负责所有外购件和原材料的采购,既要跑供应商,又要管库存,还要验货,忙得焦头烂额,难免顾此失彼。有些不常用的物料经常断货,而常用的又堆积过多,占压资金。
为了赶进度,一些工序有简化甚至省略的苗头。虽然孙工盯得紧,但毕竟精力有限。一旦批量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客户咨询、合同签订、发货安排、上门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以前都是秦奋亲力亲为或者临时指派人手,现在客户遍布省内外,这种方式显然无法持续。
秦奋意识到,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相对规范的管理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优化流程。否则,就算资金到位,设备更新,人手增加,工厂这台机器也无法高效运转起来。
他再次召集了老刘、孙建国、李卫东以及几个核心的班组长开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不再是抱怨困难,而是如何“建章立制,分工负责”。
“同志们,我们厂要发展,光靠热情和拼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规矩,有章法。”秦奋开宗明义,“接下来,我们要对厂里的管理架构做一些调整。”
经过讨论,初步的管理框架逐渐清晰。
成立生产部,由老刘担任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生产计划、调度、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下设车工、钳工、装配等班组,班组长直接向老刘汇报。
成立技术质量部,由孙建国负责,李卫东协助。不仅负责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还要建立明确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流程,设立专门的检验岗位,对进料、过程和成品进行把关。
成立供销部,暂时由秦奋亲自负责,但明确指定小王为采购主管,专门负责供应商管理、物料采购和库存控制。同时,秦奋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准备组建一个小的销售团队,负责接待客户、签订合同和安排发货。
成立综合办公室,先找一个心细、靠谱的女工,负责厂里的日常行政事务、考勤统计、简单的财务记账和收发工作,减轻秦奋的事务性负担。
这个框架虽然还很初级,但相比之前“一锅粥”的状态,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明确了主要的职能部门和负责范围,让管理开始走向正规化。
秦奋强调:“这只是初步的划分。具体的规章制度,比如生产计划怎么制定、质量标准怎么执行、采购流程怎么走、考勤奖惩怎么定……都需要我们接下来尽快完善。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众人虽然对“经理”、“部门”这些新名词还有些陌生,但都听明白了秦奋的意思。有了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大家心里也更有底了。老刘虽然压力更大,但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干劲也更足了。孙建国则对设立专门的质检环节表示了极大的赞同。
几天后,好消息传来。工商银行批准了星辰机械厂三万元的贷款申请,期限一年。虽然额度比秦奋期望的略低,但也足以解燃眉之急。
拿到贷款的当天,秦奋就立刻拍板,订购了一台全新的精密镗床和一台小型的平面磨床。同时,让小王拿着预付款,去锁定一批急需的液压泵和电机。招工启事也在厂门口和市劳动局贴了出去。
厂区里,久违的建设场面又出现了。为了安放新设备,需要重新规划车间布局,平整地面,接通电源。工人们的热情被再次点燃,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工厂蓬勃发展的活力。
然而,秦奋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这一切,心中却并没有完全放松。他知道,资金到位、管理框架搭起来,只是解决了眼下最迫切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
厂房太小了!现有的车间,塞进新设备后,几乎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了。生产“星辰一号”需要相对洁净的环境,而代工那些粗重零件又会带来油污和粉尘,混在一起互相干扰。
熟练工人太难找了!招工启事贴出去好几天,来应聘的大多是没多少经验的年轻人,真正符合要求的熟练技工寥寥无几。人才的培养,远水解不了近渴。
供应链的瓶颈依然存在。外购件的质量和交货期,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内部挖潜、自我积累式的滚动发展,似乎已经快要摸到天花板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或许……需要一些更快的,甚至更大胆的手段?
秦奋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厂区外面,那片与星辰厂一墙之隔,属于红星市农机修造厂第三分厂的区域。据说,那个分厂因为产品销路不畅,经营困难,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正准备被撤销合并……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开始在秦奋的脑海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