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囤积居奇?我让你血本无归!(第2页)
秦奋笑了笑,解释道:“孙工,您别急。我们不能只看售价,要看‘性价比’和‘价值’。您想啊,一台最便宜的国产数控车床,现在什么价?少说也得几万块,进口的更不用想。而且操作复杂,维护困难。我们的‘星辰一号’,一千二百块,可以让一台几千块的普通车床,具备部分数控车床的功能,能高效加工锥面、曲面、仿形面,效率提升几倍甚至十几倍,废品率大大降低。对于那些有特定加工需求的厂家来说,这笔投入,可能半年就能收回成本,之后就是纯赚。”
“而且,”秦奋补充道,“我们卖的不光是设备,还有服务。我们负责上门安装、调试,培训操作工,还提供一年的保修。这些都是价值。另外,初期我们可以搞一些优惠,比如前十家购买的用户,可以打个九折,或者赠送几套常用的靠模。”
孙建国听着秦奋的分析,慢慢地点了点头。秦奋考虑的确实更全面,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包括了市场、客户心理和商业模式。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一千二的定价,似乎也不是那么离谱了。
“好,就按你说的办!”孙建国最终被说服了,“不过,我们怎么让别人知道我们有这个好东西呢?”
秦奋早有打算:“两条腿走路。第一,利用我们现有的客户关系。我们不是一直给柴油机厂供应高精度喷油嘴零件吗?他们的凸轮轴车间,肯定需要加工大量的仿形零件,可以先去他们那里试试。第二,我准备在省里的《机械工人》杂志上,打个小广告,介绍一下我们的‘星辰一号’。”
在专业杂志上打广告?这在当时绝对是新鲜事。孙建国再次被秦奋的超前意识所折服。
说干就干。秦奋立刻让李卫东整理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星辰一号”技术说明材料,然后亲自带着孙建国,直奔红星市柴油机厂。
柴油机厂是红星市的纳税大户,也是星辰厂目前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老王,和秦奋打过几次交道,对星辰厂加工的那些精度高得吓人的喷油嘴零件印象深刻。
听秦奋说明来意,并看到那份详细的技术说明后,王副厂长半信半疑:“小秦,你们厂……能搞出液压仿形装置?这玩意儿,我们厂里那几台进口的老仿形车床,都经常出毛病,技术复杂得很啊。”
秦奋自信地笑道:“王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带了样机过来,可以直接装到你们的一台普通车床上,您找几个老师傅试试效果,不就知道了吗?好不好用,数据说话!”
王副厂长见秦奋如此笃定,也不好驳面子,便点头同意了:“行,那就试试看。去凸轮轴车间,找老刘,让他配合你们。”
凸轮轴车间的刘主任,是个五十多岁、一脸严肃的老技术员。他对秦奋这个“个体户”厂长搞出来的“高科技”玩意儿,显然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但碍于王副厂长的面子,还是找了一台闲置的C620车床,让工人配合安装。
安装过程很顺利,孙建国亲自指挥,马小军和李卫东动手,不到半天就装配调试完毕。
接下来是试加工。刘主任亲自选了一个典型的柴油机凸轮轴零件,这种零件上面有复杂的升程曲线,用普通车床加工效率极低,精度也难以保证。
秦奋这边则提供了预先根据凸轮轴图纸制作好的靠模。
在车间众多工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马小军启动了“星辰一号”。只见刀架随着靠模的曲线平稳移动,车刀在旋转的工件上切削出与靠模一致的轮廓。切削过程流畅、稳定,效率比旁边的老师傅用手摇仿形快了不止一倍!
几分钟后,一个轮廓清晰、表面光滑的凸轮轴半成品就加工完成了。刘主任拿起游标卡尺和专用样板,仔细地检查着尺寸和轮廓度。
越看,刘主任脸上的表情越是惊讶。
“这……这精度可以啊!”他放下卡尺,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秦奋,“比我们那台进口的老爷车床加工出来的还好!而且速度快这么多!”
旁边的工人们也发出了嗡嗡的议论声:
“真行啊!这小厂子能耐不小!”
“以后加工凸轮轴,不用那么费劲了!”
“这东西要是多装几台,我们车间的产量能翻番吧?”
王副厂长不知何时也来到了现场,看到试加工的结果和刘主任的反应,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走到秦奋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秦,行啊你!深藏不露!这‘星辰一号’,确实是个好东西!”
秦奋知道,这第一单生意,成了!
“王叔,刘主任,效果还满意吧?”秦奋笑道,“我们这‘星辰一号’,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维护也容易。关键是,能实实在在提高效率和精度。怎么样,考虑给你们车间先装几台试试?”
刘主任看向王副厂长,眼神里充满了渴望。王副厂长沉吟了一下,问道:“价格呢?”
“我们‘星辰一号’,标准售价是一千二百块一套,负责安装调试、培训和一年保修。”秦奋报出了价格,同时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王副厂长和刘主任对视了一眼,这个价格确实不便宜,但考虑到它带来的效益提升,以及相比于购买新设备的天价,似乎又可以接受。
“这样吧,”王副厂长最终拍板,“先给我们装五台!价格嘛……能不能给老客户优惠点?”
秦奋心中一喜,一次性就要五台!开门红!他故作沉吟:“王叔,看在咱们长期合作的份上,这五台,给您打个九五折,一千一百四十块一套!怎么样?”
“行!就这么定了!”王副厂长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笔“星辰一号”的订单,总计五千七百元,就这样轻松拿下!这几乎相当于星辰厂之前一个月的利润!
消息传回厂里,工人们欢欣鼓舞。秦奋当即宣布,给研发小组的孙建国、马小军、李卫东三人,每人发奖金一百元!同时,参与安装调试的工人也各有奖励。
一时间,星辰机械厂上下,热情高涨。大家都看到了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也看到了工厂更加光明的未来。
秦奋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星辰一号”的成功,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秦奋“技术立厂”战略的正确性,锻炼了研发队伍,提升了工厂的知名度和技术形象。
这,只是一个开始。秦奋知道,有了这第一个“拳头产品”作为突破口,星辰机械厂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将在工业的洪流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