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被榨干的咸鱼 作品

第55章 实验室里挑灯夜战

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取代了修缮厂房时的叮当杂音,成为了星辰机械厂新的主旋律。十二名员工,包括秦奋、王建军、刘小虎这三个“元老”,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初期的兴奋感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生产实践。

然而,随着人员的增加和生产任务的初步展开,一些在小作坊时期不成问题的问题,开始悄然浮现。

“奋哥,仓库里那批45号钢圆棒,怎么少了半根?领料单上没记录啊?”刘小虎拿着账本,眉头紧锁地找到正在调试一台旧铣床的秦奋。

“王哥,你看张师傅今天磨的这批钻头,角度好像有点不对,跟上次你定的标准不太一样。”一个小学徒怯生生地向正在检查零件质量的王建军反映。

“哎,小王,你那个扳手用完了没?我这边急着用呢!”钳工组那边传来抱怨声。

“谁又把油桶放在通道上了?绊倒人怎么办!”王建军粗着嗓子吼了一嗓子,但类似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秦奋停下手里的活,眉头也皱了起来。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从三人小作坊到十二人的小工厂,人数增加了,管理复杂度却呈几何级数增长。以前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多事情靠自觉、靠默契就能解决。但现在,人多了,心思各异,背景不同,单靠口头约定和模糊的“规矩”,显然已经无法维持一个工厂应有的秩序和效率。

尤其是在他引入“计件工资”的概念后,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有人为了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有人为了抢活干,对设备的保养不上心;还有人因为工件难易程度不同、工时核算不清而产生抱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秦奋心里清楚得很。上次职工大会上宣布的那几条,只是一个框架,一个导向。真正要让工厂高效、有序地运转起来,必须有一套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这不仅仅是为了管理,更是为了效率、为了质量、为了安全,最终是为了工厂的生存和发展。

他意识到,自己这个“厂长”,不能仅仅是一个技术大拿和市场开拓者,更要成为一个制度的建立者和维护者。

接下来的几天,秦奋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和技术难题外,一有空闲,就钻进那间由老大修车间角落隔出来、简陋却独立的厂长办公室,开始着手制定星辰机械厂的第一版《工厂管理规章制度》。

这绝对是一项挑战。他脑子里有后世企业成熟的管理体系,但那些动辄上百页的iso标准、精益生产流程,显然不适用于眼前这个只有十几个人、设备半旧不新的小厂。他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制定出真正能落地执行的规则。

他找来了王建军和刘小虎,一起商量。

“建军哥,生产上的事你最熟。你说说,现在车间管理最大的问题在哪?”秦奋递给王建军一支烟。

王建军吸了一口,吐出浓浓的烟圈,说道:“问题多了!首先是安全意识,有些人还是老习惯,觉得戴防护眼镜麻烦,操作也不按规程来,看着就让人捏把汗。其次是质量,有些人手艺潮,有些人图快,出来的活儿精度不稳,返工率有点高。还有就是工具、量具的管理,乱放乱用,有时候找个东西得半天。设备保养也不到位,有些人用完机器,油污都不擦干净。”

刘小虎也补充道:“仓库这边,领料、退料的手续得明确,不然账目容易乱。还有,废料的处理,现在都是堆在角落,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得有个章程。”

秦奋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要点。他知道,这些来自一线管理者的反馈,是最真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两人的意见,秦奋开始逐条起草。他没有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几个核心环节:

一、考勤与劳动纪律:

明确上下班时间,实行签到制度。

严格请假、销假手续,无故缺勤按旷工处理,与工资、奖金挂钩。

工作时间不得擅离岗位、串岗闲聊、干私活。

强调服从管理和工作安排。

二、生产与质量管理:

工单制:改变过去口头派活的方式,实行派工单制度。每批零件加工前,由王建军或秦奋开具工单,明确图号、数量、材质、工艺要求、完工时间、负责人。

三检制:强调“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操作工完成加工后必须自检,合格后交由下一工序或同事互检,关键尺寸和最终成品由王建军或秦奋(作为专检)进行抽检或全检。

质量追溯:工单上必须有操作者签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追溯到责任人。

不合格品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流程(返修或报废),并与责任人的绩效挂钩。强调“质量是生命线”,绝不允许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出厂。

三、安全生产管理:

操作规程:针对每种主要设备,制定简明扼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张贴在设备旁边,要求工人必须学习并遵守。

防护用品:强制要求在必要岗位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劳保用品,由刘小虎负责检查和发放。

车间环境:定期进行车间整理整顿(5s的雏形理念),保持通道畅通,工件、工具摆放有序,油污及时清理。王建军负责监督。

安全责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四、设备与工具管理:

定置管理:工具、量具、夹具实行定置管理,用完后必须放回原处。

日常保养:操作工对自己使用的设备负有日常保养责任(清洁、加油、检查),下班前必须完成。王建军定期检查。

借用登记:通用工具、量具的借用需登记,归还时检查完好性。损坏或丢失需按规定赔偿。

五、物料与成本管理:

领料制度:凭工单到仓库领料,刘小虎负责核对发放并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