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一台样机,风从东方来!(第2页)
在这个过程中,秦奋也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书本上的知识和系统的模拟终究是二维的,只有亲身参与到零件制造和设备装配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公差配合的微妙、加工工艺对最终精度的影响、以及老师傅们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手感”和“诀窍”。
时间一天天过去,改造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新的主轴部件被精密加工出来,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在恒温洁净的环境下被小心翼翼地装配、预紧;工作台经过加固和处理,变得更加沉稳;全新的金刚石滚轮修整器也闪耀着金属和钻石的光泽,被安装到了位。
终于,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近十天夜以继日的奋战后,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m1432A外圆磨床,重新屹立在一车间的核心位置。它的外观似乎变化不大,但内里,已经蕴含了红星厂前所未有的技术结晶,以及一个年轻灵魂带来的超越时代的智慧。
最终的试车开始了。
这一次,围观的人更多了。赵厂长、李科长、于主任、张工、刘国栋,还有许多其他车间和科室的技术人员、老师傅,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刘国栋亲自操刀,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他按照新的操作规程,启动机床。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竖起了耳朵。
机床启动的声音,似乎和以前不一样了!更加平稳,更加轻柔,几乎听不到杂音。主轴高速旋转起来,只有均匀的“嗡嗡”声,之前那种高频的、令人不安的啸叫消失了。工作台在液压驱动下平稳移动,感受不到丝毫的震颤。
刘国栋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进给,砂轮接触到试件,发出清脆而连续的“滋滋”声,冷却液形成的扇面水幕精准地覆盖着磨削区,带走热量和磨屑。
全新的金刚石滚轮修整器自动对砂轮进行了精确修整,保证了砂轮的最佳工作状态。
整个磨削过程,流畅得如行云流水。
当第一件试样被磨好,小心翼翼地送到检验台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检验员拿着千分尺、百分表,还有从计量室借来的高精度轮廓仪和粗糙度测量仪,开始了仔细的检测。
时间仿佛凝固了。
“直径尺寸……公差带控制在2.5微米以内!”检验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现场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2.5微米!这已经超过了3微米的要求!
“圆度……0.8微米!”
“表面粗糙度……”检验员看着仪器显示屏,深吸一口气,提高了音量,“ra……0.18!”
ra0.18!
这个数字像一颗炸雷,在现场所有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成功了!
不仅成功了,而且是远远超出了预期!
短暂的寂静之后,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太棒了!这精度,比进口的还好!”
“小秦!好样的!”
刘国栋激动得老脸通红,用力拍着秦奋的肩膀,眼眶都有些湿润了:“好小子!好小子!给师傅争气!给咱们红星厂争气!”
张工和于主任也激动地围上来,祝贺着秦奋,也祝贺着所有参与改造的人员。
赵宏星厂长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走到秦奋面前,郑重地伸出手:“秦奋同志,我代表红星厂党委和全体职工,感谢你!你为我们厂立下了大功!”
秦奋连忙握住厂长的手,谦虚道:“厂长,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但这番谦虚,在实打实的功绩面前,更显得难能可贵。
很快,红星机器厂攻克高精度磨削难关,圆满完成重要军工配套任务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厂,甚至上报到了主管的工业局。
随之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表彰和奖励。
在全厂的表彰大会上,秦奋作为首功人员,和整个改造突击队一起,受到了隆重的表彰。赵厂长亲自为秦奋戴上了大红花,颁发了当时堪称“巨额”的奖金——足足五百元!这笔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近一年的工资!
更重要的是地位的提升。
虽然秦奋的学徒身份还没到期,暂时无法直接转为技术员或者工程师,但厂里破格给了他“准技术员”待遇,工资直接提到了技术员级别,并且明确他可以独立承担一部分技术工作,直接向技术科和车间主任负责。
他在厂里的地位,已经悄然发生了质变。
走在厂区里,认识他的人都会主动笑着打招呼,喊一声“小秦工”,老师傅们看他的眼神充满了赞许和认可,年轻的工人们则把他视为偶像和榜样。连之前对他有些看法的少数人,此刻也心服口服。
刘国栋师傅更是走路都带风,逢人便夸自己的徒弟有出息。
秦奋的名字,继上次修复进口设备之后,再一次响彻红星厂。这一次,不再仅仅是“运气好”、“手巧”,而是真正与“技术”、“创新”、“担当”这些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他知道,凭借这次立下的汗马功劳,他在红星厂的根基,已经初步扎稳了。未来无论是想继续深耕技术,还是谋求其他发展,他都拥有了比别人高得多的起点和更多的选择。
站在表彰大会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一张张激动、羡慕的脸庞,秦奋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财富帝国系统带给他的,绝不仅仅是解决眼前困难的能力,更是一条通往波澜壮阔未来的通途。而现在,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但他的信心,却前所未有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