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偷师学艺?不,是降维打击!(第2页)
最关键的是结果。当试件被取下,经过仔细测量和观察后,张工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惊喜:“有进步!有进步!尺寸稳定性比之前好了一些,波动范围小了!表面粗糙度……虽然离0.2还差得远,但确实比之前最好的一次还要光洁!振纹也减轻了!”
虽然距离最终目标仍有差距,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证明改进的方向是对的!
攻关小组的士气顿时为之一振。于德水主任闻讯赶来,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激动得拍着秦奋的肩膀:“好小子!有想法!继续琢磨!需要什么支持,跟我和张工说!”
秦奋只是腼腆地笑着,心里却更加笃定了。第一步成功迈出,接下来,就可以图穷匕见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秦奋“再接再厉”,又提出了一些小的改进建议,比如调整砂轮的修整参数,优化工件的装夹方式等,都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效果累加。
他的“钻研精神”和“奇思妙想”已经在车间里悄然传开,大家看他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技术新星”变成了“技术能手”,甚至带上了一丝敬佩。刘国栋师傅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逢人便说:“看看我这徒弟!脑子就是活!”
时机逐渐成熟。
这天晚上,秦奋没有像往常一样留在车间或者回宿舍,而是直接去了技术科,找到了还在加班的张工。
“张工,忙着呢?”秦奋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卷筒,显得有些拘谨。
“哦,是小秦啊,”张工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眼睛,“有事吗?”
“张工,这几天咱们不是一直在琢磨怎么提高那个磨床的精度嘛,”秦奋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卷筒在张工的绘图桌上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我晚上睡不着,就自己瞎画了点东西,想请您帮我看看,是不是瞎胡闹。”
张工好奇地凑了过去。当他的目光落在摊开的图纸上时,眼神瞬间就变了!
那不是几张简单的草图,而是足足五六张按照标准工程图规范绘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图纸虽然是用铅笔绘制,线条略显稚嫩,但布局清晰,标注规范,细节详尽!
图纸的内容,赫然是针对450万能外圆磨床主轴系统、工作台支撑结构和砂轮修整器的改进设计!
其中一张图,是重新设计的主轴轴承布局,将原来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改为了两组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并增加了预紧机构,理论上可以大幅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和刚性。
另一张图,是在工作台下方增加了几根加强筋,并在关键部位设计了可以填充阻尼材料的空腔,旨在抑制工作台的振动。
还有一张图,是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金刚石滚轮修整器,可以更精确、更稳定地修整砂轮,保证砂轮的形状精度和磨粒锋利度。
每一处改进,都直指之前分析出的核心问题!其设计思路之巧妙,结构考虑之周全,完全不像是一个学徒工能捣鼓出来的东西!
张工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抬起头,震惊地看着秦奋:“小秦……这……这是你画的?”
秦奋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嗯……我就是根据咱们平时讨论的,还有看了一些您桌上的技术资料,自己瞎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想让您这位专家给看看。”
张工根本不相信这是“瞎琢磨”的结果!这图纸背后所蕴含的机械设计知识和对磨床原理的深刻理解,就算是他这个正儿八经的工程师,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
但他看着秦奋那诚恳而略带紧张的表情,又想起这小子之前修复外圆磨床时展现出的惊人天赋和动手能力,以及最近在冷却系统改进上的亮眼表现,心中的震惊慢慢转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或许……这小子真的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
他强压住内心的波澜,手指颤抖地抚摸着图纸上的线条,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越看,他眼中的光芒就越亮。
“这个主轴轴承改成角接触球轴承……嗯,精度是高,但承载能力会不会下降?哦,你这里用了四组配对?还加了预紧调节……考虑得很周全!”
“工作台加肋和阻尼腔……这个思路很大胆,但理论上确实能有效抑制共振!”
“金刚石滚轮修整器……这个结构比我们现在用的单点金刚笔先进多了!修整精度和效率都能提高!”
张工越看越兴奋,甚至忍不住拿出计算尺和草稿纸,开始对其中几个关键尺寸和受力点进行简单的验算。
秦奋站在一旁,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系统提供的“初级机械设计”模块果然给力,虽然是“基于当前时代技术水平”,但用来改进八十年代初的设备,已经是绰绰有余。而且系统还很贴心地“模拟”出了铅笔手绘的效果,避免了直接打印出完美CAd图纸的尴尬。
“小秦!你……你真是个天才!”张工验算了半天,抬起头激动地说道,“这些改进方案,非常有价值!理论上完全可行!如果能实现,别说3微米,我看冲击2微米都有可能!”
得到专业工程师的肯定,秦奋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那……张工,您看这些图纸……”
“看什么看!这简直是宝贝!”张工小心翼翼地将图纸重新卷好,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稀世珍宝,“走!跟我去找王师傅!不!直接去找于主任!还有厂长!这个任务,有希望了!有大希望了!”
张工拉着秦奋,几乎是小跑着冲出了技术科办公室,留下身后绘图桌上一盏孤灯,映照着散落的草稿纸,仿佛在见证着一个即将被改写的技术难题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夜色中,红星厂依旧沉寂,但一股新的、充满希望的暗流,已经开始在这座老牌工厂的心脏地带涌动。那几张看似普通的铅笔图纸,承载的不仅仅是技术突破的可能,更是一个年轻人撬动未来的杠杆。而属于秦奋的新篇章,也随着这些图纸的出现,悄然翻开了更精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