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积少成多(第2页)
许大茂骂完就跑开了,大周末的不想惹事生非,他可不确定能不能打得过贾东旭。
\"呸!\"
贾东旭嘀咕着跟着去了。
许大茂到菜场后开始大量采购,昨天被李建设坑过,今天可不敢再冒险。
今天不想出去吃饭,在家享受美食。
相比之下,贾东旭在菜场门口询问了几位摊主,最终买了一颗散装白菜,仅花三分钱,还剩四分。
随后他又去买鱼线和鱼钩,又花了三分,这样就攒下一分钱,积少成多嘛。
四合院内,李建设早起准备去北海公园,他的歌曲已经传唱多日,或许能带来新机会,以后可以继续靠灵感赚钱。
“哟,李建设,你起得真早!许大茂刚出去买菜。”
二大妈正在洗衣服,不用买菜,当家的只爱吃煎鸡蛋,家里还有白菜。
“周末嘛,我去老丈人家看看。
二大妈,你忙你的,我去买点豆浆。”
李建设将一口锅绑在车后座上,要喝就喝个痛快,搪瓷杯不够劲。
他打算今天有机会就把石磨买回来,以后既能喝豆浆又能吃豆腐,虽然现在豆子不太好买,但这不是问题。
他推着自行车一路打招呼,直奔菜场,那里外面有一家的豆浆最正宗。
还有京城的豆汁也很有名,只是外地人初来乍到可能喝不习惯,味道很酸爽。
到达目的地后,他刚打包完豆浆正准备离开,就看见贾东旭提着菜篮子出现。
“东旭,这么忙?”
“是你啊,起这么早?正好,昨天我忘了问你钓鱼的事。”
贾东旭笑嘻嘻地说,他目前对许大茂有些怨气,但对李建设还算满意,昨天还送了饺子和鱼肉,可惜他没吃到。
“你也想学钓鱼?”
李建设有些疑惑,他觉得钓鱼不容易,上次成功还是在小京茹帮助下,那运气更像是小京茹的。
“当然啦,你和三大爷都发达了,我也不能落后,这不是想找个副业贴补家用嘛。”
贾东旭一本正经地说,将来他也要和李建设一样。
“行,我支持你。”
李建设毫不保留,简单介绍了钓鱼时的注意事项。
这门技艺看似易学,实则容易出错。
两人正在交谈时,许大茂提着菜篮子来了。
“咦?你们在聊什么?”
“贾东旭想学钓鱼,我给他讲了些要点,应该差不多了。”
李建设绑好鱼具,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自从有了自行车,去哪儿都不愿步行,骑行实在太方便。
他走了之后,许大茂瞧见贾东旭篮里仅有一颗白菜,心想:这是来买菜吗?简直是浪费时间,这家伙分明是个傻子,还敢接近李建设,许大茂避之唯恐不及。
“许大茂,你怎这般目光短浅?今日我定能吃上鱼,还不用花钱。”
贾东旭撒腿跑回家,开始和面准备早餐。
昨晚衣服已洗净,今天无事可做,格外轻松。
……
李建设吃过早饭,带着妻子和小京茹出门,直奔北海公园。
还未到售票处,就听见广播里播放着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姐夫,这首歌我之前在收音机听过。”
小京茹在家闲暇时也常听收音机,渐渐学会了。
“不错,很好。
你有空可以学唱,将来上学了,老师也会教你们唱,咱们提前学会。”
李建设很高兴,这首歌唱得真好,定会广为流传,而且历久弥新。
进入公园后,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纷纷哼唱着这首歌。
满足了好奇心后,他们去了西单商场,换个环境看看,同样充满新鲜感。
从西单出来,往西郊石景山方向便是京城钢铁总公司。
李建设想起《人是铁饭是钢》里的机修厂属于钢铁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不知是否会再次出现。
不过这部剧的情节还早,他并不关心,因为那里没有谁能养活他。
“哥,你为何看那边?”
秦淮茹疑惑,那边除了几根烟囱,什么都没有。
“啊,刚才走神了。”
李建设不在意,严格来说,冶金部门与钢铁公司既互补又对立。
炼钢厂负责炼钢,冶金部负责轧钢,前者供应原材料,后者则专注于成品销售,时间久了难免产生不满:凭什么你站在后端获利更多,还无需面对炼钢的风险?
午饭后,李建设打算去三叔回家看看,顺便带上村里的鸡。
同时,他也想尽快解决三叔的工作问题,毕竟老秦家陆续有人进城,三叔的势力也在扩大,即便发生冲突,也有足够的支持。
下午,李建设在三进大院查看,发现大部分家具已成型,计划六月一号搬入。
\"哥,咱们这个院子真好!\"
秦淮茹每次来都百看不厌,她从没想过家能有如此宽敞的院子。
\"确实不错!\"
李建设感叹生不逢时,目前搬入仍有隐患,偶尔短住倒无妨。
他的房产众多,四合院两间、南锣鼓巷七间、东琉璃厂几十间,还有陈雪茹的两层楼,生活渐有起色。
\"姐夫,我可以有一间房吗?\"
小京茹在城中生活后更懂事了,主动提出请求。
谁知秦淮茹直接回绝:\"要交房租!\"
\"哦...\"
小京茹识趣地闭嘴,看来还是姐夫更好相处。
\"姑爷,再过四五天家具就能完工,剩下不少木料,继续做吗?\"
秦长青如今也舍不得回乡。
\"先存着吧,暂时不做了。
这院子已经超配了,够用就行。
三叔,事情忙完我给你结算工钱,你可以回去住几天,随后回来。
名义上我把后院租给你,选两间房住下,我再帮你找个活儿。
京茹就留在我身边。\"
李建设并不介意老秦家居住在多余的房子里,他自己占三间正屋即可,多了也住不下。
将来等孩子出生,再重新规划长子房、次子房等。
他个人而言,可能因习惯了小京茹,反而更喜欢女儿。
这个时代,生儿子成了头等大事,否则人生仿佛失去了支撑。
许多人因无子嗣而焦虑,于是采取各种手段:抱养、过继,甚至找小三或招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