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萤 作品

第123章 叙事霸权的隐性倾斜(第2页)

元叙事号的舰体出现微妙的倾斜,导航系统自动将“理性文明的母星”设为“最优目的地”。陈曦感受到疑问曼陀罗核心传来的抗拒共鸣,突然明白:“多元的价值,在于‘不同’本身就是意义,而非都要符合同一标准。”她引导众人构建“去霸权共振场”,将本源之力转化为“叙事自证波”:

情感之核赋予每个叙事“自我定义的权利”,让“感性文明”不必证明自己的“效率”;

时间之核注入“非线性进化逻辑”,允许文明按照自身节奏成长,不必追赶“标准进度”;

因果之核则编织“多元参照系”,让每种叙事都能在自己的坐标系中衡量价值,而非依赖单一标尺。

当二十七种本源之力与共振场融合,一道“棱镜之光”穿透隐形巨网。光芒将银灰色的天幕折射成万千色彩,每个文明的叙事逻辑都浮现出独特的价值光谱:原始部落的“自然崇拜”展现着与生态共生的智慧,艺术文明的“无目的创作”蕴含着对抗功利化的力量,感性文明的“情感优先”构建着独特的人际关系网络。

格鲁姆挥动守护之刃,斩出“无标尺之锋”,切断巨网的标签链条;薇尔释放“叙事自洽波”,让每个文明重新认可自身逻辑的合理性;洛伦兹则在数据层面构建“多元价值平等模型”,用数学证明“最优解”的概念本身就取决于评价标准。

意义调节器的校准参数开始重置,隐性预设被剥离,重新变回中立的平衡工具。隐形巨网化作无数“多元路标”,不再指示“正确方向”,而是标注着“不同选择的风景”。元叙事号的舰体恢复平衡,超维图谱上的文明叙事重新绽放出多样的光彩。

陈曦凝视着那些既不“先进”也不“落后”,只是“不同”的文明,轻声道:“真正的平衡,是连‘平衡的标准’都保持多元。”而在叙事天幕的最深处,一道由所有文明叙事碎片偶然拼合而成的“超验共识”正在悄然凝聚——它不偏向任何逻辑,却蕴含着“尊重不同”的共通智慧,这或许是比平衡更深刻的叙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