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2.11”惊天盗窃案(一)(第2页)
一组侦查员负责对案发现场及周边进行走访调查。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挨家挨户地敲门。每敲开一扇门,他们都要耐心地询问居民:“您好,打扰了,请问您在 2 月 11 号这天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居民们有的表示一无所知,有的则回忆起一些模糊的片段,但都没有实质性的线索。
寒风如刀割般刮过侦查员们的脸颊,他们的脸被吹得通红,耳朵也冻得麻木,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一家、两家、三家……他们就这样坚持不懈地走访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们终于发现了案件中的重要疑点。在被撬开的保险柜上,侦查员小张提取到了红色的扳迹。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块带有红色痕迹的碎屑,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然后凭借经验推测,很可能是作案时使用的撬棍留下的,而且可以确定这根撬棍是红色的。同时,结合房门的开锁情况,大家判断犯罪嫌疑人掌握着比较先进的开锁技术。
这两个关键疑点让案件有了一丝转机。另一组侦查员决定扩大排查范围,对案发现场周边能调取到的监控视频进行梳理。面对长达 1000 多个小时的海量监控录像,他们深知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监控室里,摆放着几台电脑,屏幕上的画面不断闪烁。侦查员们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画面。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酸涩、布满血丝,他们就滴几滴眼药水,稍
微揉一揉,又继续投入工作。
在艰难查看监控的同时,第三组侦查员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对历来发生的同类型盗窃案件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在档案室里,翻阅着一本本厚厚的卷宗,仔细查找每一个细节。很快,他们发现 12 月 19 日在仓门街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与“2.11 入室盗窃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更幸运的是,当时仓门街盗窃案的现场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犯罪嫌疑人的影像。
通过仔细比对,两名男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这两名男子与仓门街盗窃案中出现的犯罪嫌疑人体貌极其相似,并且先后出现在两起盗窃案的事发现场。这一系列的巧合,让警方高度怀疑他们就是“211 入室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然而,严谨的警方并没有贸然下结论,他们深知还需要更加确凿的证据来支撑。
警方发现,在监控范围内这两名男子并没有携带可以撬压保险柜的工具。那么,这些工具要么提前藏在某个地方,要么就是临时购买的。而距离案发现场最近且最便捷的购买渠道,无疑就是周边的五金店。于是,第西组侦查员迅速对案发现场附近的五金店展开了地毯式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