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漠 作品

西宁“2.11”惊天盗窃案(二)

侦查员们一家一家地走访五金店,向店主们仔细描述可能购买工具的人的特征,并询问 2 月 11 日是否有人来购买过类似撬棍的工具。/优_品?暁`税-徃~ /追¢嶵·歆¢蟑_节^每走进一家五金店,他们都要在店里西处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有的店主热情配合,认真回忆;有的则一脸茫然,摇头表示没有印象。 当走访到南滩市场旁边的一家五金店时,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五金店店主是一位中年大叔,他坐在柜台后面,听到侦查员的询问后,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好像是有这么个人,2 月 11 号中午,有个 20 岁左右的小伙子,进我店里买了一个榔头和一根红色的撬棍。当时我还觉得奇怪,他买这东西干啥。”这个信息与警方在保险柜上发现的红色扳迹以及对犯罪嫌疑人使用工具的推测高度吻合,而且购买时间刚好就在案发当天。如此多的线索都指向了这名男子,警方基本确定他就是“2.11 入室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

然而,找到嫌疑人只是第一步,他现在究竟藏身何处?又该如何实施抓捕呢?专案组陷入了沉思。经过反复研究,警方注意到犯罪嫌疑人窃取了大量的藏饰及名贵药材,他们推断犯罪嫌疑人肯定会将这些赃物变卖换成现金。\w¢z-s`x.s¢._c-o/m!于是,警方决定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在藏饰品店及药材商铺上,期望能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警方派出大量民警,将被盗物品的照片翻拍下来,然后分发给西宁市所有收购藏饰、古盆等相关物品的商铺,并与每家商铺签订责任书,告知他们一旦发现有人前来销售珍珠、珊瑚、象牙项链、麝香等类似物品,必须及时向警方反映。民警们一家一家地跑,一家一家地叮嘱,确保每一个商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

不出警方所料,一天后的 2 月 24 号,城东的一家商铺打来电话,语气急促地向警方报告:“警察同志,我们这儿来了个小伙,说是青海本地人,要向我们出售天竺和麝香,感觉挺可疑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

接到消息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一组民警乔装打扮,有的扮成路人,在商铺附近闲逛;有的装作顾客,走进商铺查看情况。对该男子进行秘密跟踪布控。男子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己经被警方盯上,他在商铺里与老板讨价还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不安。-g/g~d\b?o,o?k¨.!c!o*m\他不停地打量着周围,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似乎在担心什么。

跟踪过程中,民警们小心翼翼,保持着合适的距离,既不能跟丢,又不能引起男子的怀疑。男子离开商铺后,沿着街道匆匆前行,时而左顾右盼,时而加快脚步。最后,他进入了城东区的某家宾馆。警方迅速调取了宾馆的入住资料,得知这名男子姓齐,他入住了某间房间。

当警方赶到房间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不过,房间并没有退房,这表明犯罪嫌疑人还会回来。于是,警方决定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在房间附近隐蔽起来,静静等待男子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