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5章 徐晃传

一、樊城解围的神兵天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樊城被关羽围困已达数月,城墙多处崩塌,守将曹仁望着城外连绵的蜀军营帐,心中已生绝望。突然,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支军队如神兵天降,旗上写着斗大的"徐"字。为首将领金盔金甲,正是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

当时关羽主力驻扎在围头和四冢,徐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攻打围头,却秘密率军突袭四冢。《三国志》记载:"晃扬声当攻围头,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称,徐晃战前曾给关羽写信道:"公明虽与君有旧,然国事为重,今日当与君决一死战。"(《蜀记》)

关羽收到信后,在军帐中踱步良久,对关平说:"徐公明真乃忠义之士,然樊城不可不破。"两军对垒时,关羽拍马向前,想与徐晃叙旧,徐晃却举起大斧喝道:"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三国志·魏书十七》)关羽大惊:"公明何出此言?"徐晃答:"此国家事耳。"(《三国志·魏书十七》)说罢挥斧直取关羽,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因蜀军后队混乱,关羽才撤军。

二、周亚夫风的治军典范

徐晃治军之严,在曹魏将领中首屈一指,曹操曾称赞他:"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十七》)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格着称,曹操以此作比,可见对徐晃的推崇。

《三国志》记载:"徐晃性严整,治兵常如临敌,诸将莫及也。"(《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徐晃率军返回洛阳时,军队在城外驻扎,曹丕派使者慰问。使者进入营寨后,见士兵们"甲胄鲜明,兵器锐利,虽闲暇时,亦如临战状"(《魏书》),不禁感叹:"徐将军之兵,真有周亚夫之风!"

更绝的是徐晃的"军营令":凡士兵受伤,必须及时报告,隐瞒者斩;凡战利品,必须登记造册,私藏者斩;凡行军途中,敢践踏农田者斩。据《魏晋世语》记载,有次徐晃的坐骑受惊,踩坏了一小块麦田,他竟要自刎谢罪,被部下拦住,最后割发代首,此事在军中传开后,再无人敢违反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