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菌丝织就的和平

巴米扬山谷的晨光,如同一位迟来的温柔访客,终于刺破了经年累月、仿佛凝固在空气中的硝烟。它并非粗暴地撕裂,而是以一种近乎怜悯的姿态,缓缓浸润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第一缕阳光斜斜地照进山谷,落在蜿蜒向前的铁路钢轨上,那曾经承载着希望与物资的钢铁脉络,如今却因战火的摧残而伤痕累累,仿佛一条濒死的巨龙横卧在山坳之间。

然而,在这残破的景象中,一丝不同寻常的生机正在悄然滋生。钢轨的缝隙间,并非只有尘土与锈迹,而是渗出缕缕细密如金丝般的物质,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弱而奇异的光泽。纳吉布,这位来自中国的生物工程师,正屏息凝神,用特制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小段这样的“金丝”,对着阳光仔细观察。那细密的网状结构,如同某种精密编织的活物,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看似脆弱的网眼中,竟有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弱电流在悄然流淌。

“它们醒了。”纳吉布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昨夜包裹在那些C4炸药上的纳米硅胶,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异,此刻正将炸药分解为一种奇特的导电介质,沿着钢轨的表面,蔓延成……活的电路。”

他的同伴,萨伊娜,一位兼具阿富汗血统与医学背景的年轻女性,闻言快步走过来,指尖轻轻拂过那片菌丝网络。一股奇异的混合香气扑面而来,既有菌丝本身淡淡的土腥味,又夹杂着一种人工调配的、类似玫瑰的馥郁芬芳,更有一丝只有在高压电场附近才会出现的、令人精神一振的臭氧味道。

“炸药在给铁路供能?”萨伊娜睁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

“是的,完全可能。”纳吉布肯定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经过精密计算,每克C4炸药在特定条件下分解,能够释放出相当于5.2千瓦时的电能。虽然总量不大,但对于我们这段需要缓慢修复的铁路来说,这简直是天赐的礼物。这些能量,足够点亮一盏普通的古兰经诵读灯,让它持续亮上整整三个月。”

萨伊娜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她低头看着脚下这条由“死亡”转化而来的“生命线”,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战争留下的创伤如此深刻,但没想到,连最残酷的武器,也能在科技的催化下,转化为重建和平的微光。

修复列车,这辆由废旧装甲车改装、底盘加装了特殊减震与导向装置的庞然大物,此刻正以一种近乎漂浮的姿态,沿着那由菌丝织就的轨道,缓缓滑行。车轮与钢轨接触的瞬间,并非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而是迸溅出细碎而妖异的蓝紫色火花,如同夜空中短暂的流星。这些火花并非单纯的物理摩擦,而是轮毂与菌丝电路互动产生的生物电现象,它们在空气中短暂存在,随即又融入晨光。

车厢内,气氛紧张而专注。控制台前,林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指挥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各项参数。他的旁边,坐着一位名叫莉娜的当地女孩,她的手中捧着一个看似普通的竹筒。这个竹筒并非凡品,内里刻满了精密的纹路,连接着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是整个菌丝网络的中枢节点,能够通过调节鸽羽(一种特殊设计的微型震动传感器)的频率,来精准地调谐整个菌丝网络的生物电信号。

“莉娜,将竹筒的输出频率调到阿尔法波段。”林野的声音沉稳有力。

莉娜依言操作,纤细的手指在竹筒表面的触摸屏上快速滑动。随着她指令的下达,车厢外,钢轨表面的菌丝网络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的指令,开始剧烈地振动起来。那细密的网状结构在阳光的折射下,泛起一层流动的光晕。

霎时间,奇迹发生了。钢轨的表面,那些原本只是导电的菌丝,此刻竟然浮现出流动的、金色的阿拉伯字母!它们如同拥有生命般,在钢轨上缓缓移动、组合,最终汇聚成一句清晰可辨的经文:

“我使大地成为康复之地”

(古兰经 13:41)

这句充满希望与救赎意味的经文,在钢铁的脉络上流淌,仿佛是对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最温柔的抚慰。它不仅仅是一句文字,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宣告着生命的坚韧与和平的可能。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隧道口突然冲出三个蒙面人!他们动作迅捷,手持着rpg火箭筒,炮管冰冷而狰狞地对准了缓缓驶来的修复列车。为首的那个人,眼神凶狠,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战斗人员,他的手指已经扣在了扳机上,随时准备发射那足以将列车撕成碎片的火箭弹。

车厢内,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林野猛地一咬牙,正准备下令列车紧急制动,但为时已晚。

就在那扣动扳机的瞬间,整个菌丝网络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芒!那些原本只是流淌金色经文的菌丝,此刻如同被赋予了生命般,疯狂地聚集、扭曲、延伸。钢轨表面,那流动的《古经兰》文仿佛活了过来,无数道金色的光束瞬间聚焦,在空中汇聚成一道锐利的光矛,精准无比地刺向了为首袭击者的rpg炮管!

那道光矛并非实体,却蕴含着惊人的能量。它穿透空气,带着低沉的嗡鸣,瞬间没入了炮管。就在光矛入管的刹那,未出膛的火箭弹在炮筒内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不是爆炸,而更像是一种被强行压缩、瞬间瓦解的声音。冲击波以炮管为中心,猛烈地扩散开来,将那名扣动扳机的袭击者连同另外两人,狠狠地震飞出去,摔落在旁边的菌丝网络上。

更令人惊骇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rpg炮管、火箭弹,甚至身上的部分装备,在接触到那爆亮的菌丝网络的瞬间,竟然开始融化、变形!金色的菌丝如同活物般缠上了他们的肢体,迅速蔓延,将金属武器熔化成赤红的铁水,滴落在地。

“怎么回事?!”萨伊娜失声惊呼,她冲到车窗边,看着外面那诡异的一幕,心脏狂跳。

“菌丝识别了武器分子结构。”纳吉布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叹,他迅速调出数据分析,“我们之前在菌丝培养液中加入了特殊的‘玫瑰露’——一种提取自当地玫瑰、经过纳米技术改造的复合信息素。它不仅赋予了菌丝导电性,还让它具备了初步的分子识别能力。玫瑰露的分子结构经过编程,能够区分构成武器的主要金属元素与构成人体的有机物质。”

萨伊娜顺着纳吉布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被击飞的袭击者虽然狼狈,但暂时并无大碍,只是身上的武器装备已经化为铁水。而那些融化的铁水,并没有四散流淌,而是被菌丝网络迅速吸收、分解,仿佛在完成一次奇特的“净化”。

“看,他的手枪!”萨伊娜指着其中一名袭击者腰间,原本挂着手枪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滩还在冒着热气的铁水。

确实,那名袭击者的配枪,连同枪套,已经完全被菌丝熔化、吸收。菌丝网络仿佛拥有自己的意志,它不伤害生命,却对制造杀戮的武器有着天生的排斥与分解能力。

袭击被化解,列车暂时安全,但前路依旧充满未知。巴米扬山谷地形复杂,残余的武装分子和未清除的爆炸物如同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如何掌握情报,提前预警,成为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时,一个熟悉而苍老的身影出现在车厢门口。养鸽人老哈桑,这位在巴米扬山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此刻正轻轻吹响他随身携带的骨笛。那笛声清越悠扬,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律,瞬间穿透车厢,飘向远方。

随着笛声的扩散,山谷上空,一群白色的鸽子如同听到了召唤,从四面八方迅速汇聚而来。起初只是零星的几只,很快便汇聚成一片白色的云朵,约有三百只之多,在修复列车上空盘旋、鸣叫。

这些看似普通的鸽子,却有着不凡的使命。每只鸽子的脚环,都不是普通的金属或塑料材质,而是由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其内部嵌入了微型化的菌丝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车厢内的控制系统相连,能够实时传输鸽子所处位置的微弱生物电信号和环境数据。

“老哈桑,开始任务吧。”林野沉声说道。

老哈桑点了点头,再次吹响骨笛,笛声变得急促而有力。三百只鸽子仿佛得到了指令,猛地振翅,分成多个小队,朝着山谷的不同方向飞去。它们时而低空掠过山崖,时而高飞盘旋,如同天空中布下的无形之网。

当鸽群飞过一处隐秘的岩洞时,意外发生了。洞穴入口被乱石遮挡,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山体凹陷,但那些脚环嵌着传感器的鸽子,仿佛受到了某种感应,飞行路径发生了微小的偏移。几只鸽子甚至直接飞向了岩洞,它们的脚环在接触到洞口微凉的空气时,竟然自动脱落,如同种子般轻盈地飘落。

更令人惊奇的是,脱落的脚环并非就此失效。其内部的菌丝传感器,如同拥有生命般,触须迅速伸展,如同细小的根须,钻进了岩缝之中。这些菌丝触须对岩石的成分有着极高的识别能力,它们能够沿着岩石的微小裂隙,悄无声息地蔓延、深入。

车厢内,林野的平板电脑突然弹出了一系列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的,正是那处岩洞内部的结构!菌丝传感器在岩壁上蔓延,形成了无数微小的生物电路节点,将整个岩洞的三维结构实时传导至控制台。图像不断放大,最终清晰地显示出洞壁上堆放的武器箱、角落里散落的弹药、甚至还有几个隐蔽的炸药包。

“武器库!就在这里!”林野失声喊道,“纳吉布,启动车载激光器,锁定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