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翼 作品

第769章 寻味非遗,匠心传承新滋味

林阳和苏瑶的小吃摊前挂起了新招牌——“非遗美食寻味站”。自从接下系统“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后,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带回了不少濒临失传的老味道。清晨的阳光刚洒上摊位,系统提示音响起:“今日开启传承大会预热,需完成三道非遗美食制作,积累传承值。”林阳擦了擦刚磨好的菜刀,对苏瑶笑道:“今天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第一道:浙江绍兴茴香豆与醉鸡

绍兴茴香豆

林阳从绍兴带回的老配方终于派上用场。食材比例严格遵循古法:干蚕豆500克、桂皮1小块、八角2颗、茴香10克、花椒5克、盐30克、白糖10克。

1. 干蚕豆提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泡至豆子发胀、能轻松捏开豆皮。泡好的蚕豆剪去两端尖角,方便入味。

2. 锅中倒入足量清水,放入蚕豆、桂皮、八角、茴香、花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期间不断撇去浮沫。

3. 加入盐和白糖,继续煮20分钟,直到蚕豆软烂但不烂成泥。关火后不捞出蚕豆,让其在卤汁中浸泡4小时以上,最好隔夜浸泡,这样才能充分吸收卤汁的香味。

4. 林阳的创新在于,将部分浸泡好的茴香豆放入烤箱,150c烤10分钟至表面微干,做成“香脆版”茴香豆。

第一位食客是晨练的老爷爷,他捏起一颗传统版茴香豆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后点头:“这味道正!豆子酥软,卤香透芯,跟我小时候在绍兴酒馆吃的一模一样。”尝了香脆版后更是惊喜:“这新版更有嚼劲,追剧当零嘴正好!”林阳赶紧在传承手册上记下:“传统版获老一辈认可,创新版受年轻人喜爱。”

绍兴醉鸡

苏瑶在一旁处理醉鸡食材:三黄鸡半只(约500克)、花雕酒200毫升、黄酒100毫升、姜片5片、葱段10克、盐15克、白糖5克、香叶2片、花椒3克。

1. 三黄鸡处理干净,去掉内脏和鸡爪指甲,冷水下锅,加姜片、葱段、香叶、花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确保鸡肉熟透但不柴。

2. 准备醉卤:花雕酒和黄酒混合,加入盐、白糖搅拌至融化,放凉备用。

3. 鸡煮好后立即放入冰水中浸泡至完全冷却,这样鸡肉口感更紧实。将冷却后的鸡切成块,放入容器中,倒入醉卤,确保卤汁完全没过鸡肉。

4. 密封容器放入冰箱冷藏6小时以上,最好隔夜。林阳特意在醉卤中加了少许蜂蜜,让甜味更柔和。

一位穿旗袍的阿姨尝了醉鸡后赞不绝口:“这鸡肉嫩得能掐出水,酒香不冲,带着点甜丝丝的回味,比我在绍兴老字号吃的还顺口!”苏瑶笑着递上纸巾:“阿姨懂行!这鸡选的是三黄鸡,煮的时间卡得刚好,才这么嫩。”

第二道:四川泸州黄粑与叶儿粑

午后的摊位飘着糯米的清香,林阳正在蒸制四川非遗糕点。系统提示:“传承值+20,解锁‘古法发酵’技能加成。”

泸州黄粑

黄粑的古法制作颇为讲究:糯米500克、大米200克、红糖150克、白糖50克、良姜叶10张(或玉米叶替代)。

1. 糯米和大米分别浸泡6小时,糯米蒸熟备用;大米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沥干水分,制成米糕。

2. 锅中放少许油,加入红糖和白糖炒至融化,加入少量清水熬成糖浆,放入蒸熟的糯米翻炒,让每粒糯米都裹上糖浆。

3. 加入米糕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50克左右的小剂子,搓成椭圆形,用良姜叶包裹,系上棉线。

4. 放入蒸锅中大火蒸40分钟,关火后焖10分钟。林阳创新地在部分黄粑中加入了核桃碎,增加口感层次。

刚蒸好的黄粑散发着叶子的清香,一位四川大叔剥开叶子,咬了一口直点头:“这黄粑糯叽叽的,红糖味儿正,还有叶子的清香味,里面的核桃碎太惊喜了!跟我奶奶做的一个味儿!”林阳笑着说:“这良姜叶是特意从泸州带回来的,就为这口香味。”

四川叶儿粑

苏瑶在一旁制作叶儿粑,甜咸两种口味各有讲究。甜馅:糯米粉500克、温水300毫升、花生碎100克、芝麻50克、白糖100克、猪油50克;咸馅:猪肉末200克、芽菜50克、豆腐干50克、葱花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