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97章 长远规划

联合国环境署的穹顶会议厅,夏澜突然关闭了精心制作的2050年发展规划ppt。在各国代表错愕的目光中,她掏出块来自新村的陶土,在议席上重重按下掌印。陶土碎裂的刹那,全息投影从裂缝中喷薄而出——百年后的新村在虚空中延展:古窑遗址上方悬浮着生态农场,非遗工坊的地下藏着种子银行,连张叔的破轮椅都成了太空育种实验室的镇馆之宝。

"这不是预测,"她碾碎陶土,碎屑化作数据流钻入每位代表的平板,"是邀请各位共同捏造未来。"

当城市规划专家们带着卫星遥感图来到新村时,夏澜带他们去了个奇怪的地方——王老爷子的柴窑。老人正把明代陶片、智能手机和火星土壤样本一起塞进窑炉。"看好了,"火焰映红他满是皱纹的脸,"一百年后的玩意,就得这么炼。"

这场"跨时空烧制"催生了最疯狂的规划工具。窑中取出的"时空陶"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各异形态:常温是生态村模型,加热后变成智慧城市结构,超高温下竟显现太空殖民地雏形。更神奇的是陶土里的"时间胶囊"——封存着周婶预测的气候变化药方,张叔设计的无障碍太空舱,甚至还有孩子们画的"外星非遗"幻想图。

"规划不是画蓝图,"夏澜将陶器分发给各国代表,"是给未来留好变异的基因。"

碳中和国际论坛上,夏澜展示的"碳足迹陶器"引发哗然。每件作品都标注着从制坯到烧制的全周期碳排放,而最震撼的是解决方案——王老爷子用稻壳改良的釉料竟能吸附大气颗粒物,周婶的草药渣制成的包装材料可在降解后肥沃土壤。

"知道为什么有效吗?"她播放窑变监控视频。当温度达到1280c时,陶土中的植物纤维会形成微孔结构,成为天然的碳捕捉器。而烧制失败的残次品,正被碎成粉末撒入周边荒漠,三年内让200公顷沙地重现绿意。

更前瞻的是"碳遗嘱"计划。每位游客都可购买块特制陶板,死后骨灰掺入其中,烧制成碳封存器。首块"人生陶"的主人是位环保学家,其骨灰陶板目前封存着1.2吨二氧化碳,表面还刻着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在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隔壁,新村悄然建起"非遗基因库"。王老爷子的拉坯手法被转化为肌肉记忆数据,周婶的千种药方以微生物形态保存,连张叔的轮椅改装技巧都编码进耐极端环境的dnA链。最绝的是存储介质——这些信息被封装在特殊陶粒中,可承受核爆与千年冻土。

"还不够。"夏澜启动"活体备份"计划。她挑选百名村民系统学习濒危技艺,每人体内都植入生物芯片。当芯片检测到特定脑电波时,会自动激活传承程序——即便宿主失去意识,肌肉仍能完成整套非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