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理念再升级
暴雨过后的清晨,夏澜踩着泥泞来到村东的废弃矿区。她蹲下身,指尖轻触积水坑,智能手环立即泛起警示红光——ph值5.3,重金属超标11倍。身后跟来的村干部们面面相觑,这片被遗忘的土地已经荒废了二十年。
"就这里。"夏澜突然起身,泥水从她指尖滴落,"建生态修复展示园。"
众人愕然。这块连野草都长不出的不毛之地,怎么可能是"展示园"?财务主任老李刚要开口,夏澜已经点开全息投影:污染数据流瞬间转化为立体模型,叠加其上的规划图显示,每个污染点都将变成活教材——酸性水坑成为湿地净化示范点,裸露的矿壁改造成垂直农场,连重金属超标的土壤都会用玻璃封存,标注着"生态警世钟"。
"不是掩盖问题,而是展示重生。"夏澜的声音在晨风中格外清晰,"让每个游客都成为环境监督员。"
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三个月后成为现实。当第一批学生走进"伤疤公园"时,最震撼他们的不是Ar技术重现的采矿历史,而是那些倔强生长的生命——在特制生态箱里,转基因苔藓正将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结晶;废弃矿车变成垂直花架,盛开着能吸收污染物的特殊花卉;就连最顽固的酸性水坑,也被改造成"生态实验室",游客可以亲手投放中和剂并实时监测水质变化。
"夏总!"公园负责人举着平板追出来,"北大的生态修复团队想合作开发课程!"
夏澜的目光却被另一个画面吸引——监控镜头里,王老爷子正带着孙辈往生态箱里投放自制的"古法改良剂"。老人布满老茧的手与孩子们稚嫩的手指共同按在生物传感器上,数据屏立即跳转成动画模式:传统配方中的微生物正在吞噬重金属粒子。
"告诉他们,我们不止有技术..."夏澜轻触屏幕,将画面定格在那双跨越六十年的手上,"还有传承千年的生态智慧。"
理念的升级如涟漪般扩散。当"伤疤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时,新村的其他角落也在悄然蜕变:智能农场的屋顶铺满太阳能瓦片,每片都烧制着不同的非遗纹样;垃圾分类站变身"资源艺术工坊",废弃物被制成装置艺术;连游船码头都采用会"呼吸"的生态浮台,水下的特殊结构能培育贝类净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