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314章 村民参与,共建家园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已经挤满了人。夏澜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拄着拐杖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满手老茧的汉子,还有几个穿着时髦的返乡青年。今天是重建工程启动后的第一次"村民议事会",她要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决定家园的未来。

"乡亲们,今天我们讨论三件事。"夏澜的声音在麦克风中回荡,"第一,新村牌坊建在哪个位置;第二,老祠堂是按原样重建还是改造升级;第三,村口那片被冲毁的林子,是恢复原貌还是改建成休闲广场。"

她话音刚落,底下就炸开了锅。几个老人激动地比划着,年轻人交头接耳,妇女们也在小声讨论。夏澜早有准备,她示意工作人员推出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按照1:100比例制作的村庄微缩景观。

"大家看,这是咱们村现在的样子。"夏澜指着沙盘上被标记为红色的受损区域,"重建方案可以用这些蓝色模块来展示。"

她拿起一个代表牌坊的模型,在村口两个不同位置比划着。村民们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东头好!老祖宗传下来的风水位!"70岁的赵大爷用拐杖重重戳着沙盘一角。

"西边更显眼,游客一下车就能看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陈反驳道。

夏澜不急着表态,而是让工作人员记录每个人的意见。争论最激烈时,她甚至安排了一场模拟演示——用无人机航拍画面在投影上展示两个位置的视觉效果。

"现在,我们投票。"讨论一小时后,夏澜拿出准备好的投票纸,"不记名,每人一票,包括16岁以上的孩子。"

投票结果出乎意料——西边以微弱优势胜出。赵大爷虽然失望,但看到自家孙子也投了西边,只能摇头苦笑:"小崽子们喜欢出风头哩!"

这场议事会成为村子重建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每周三晚上的村民议事会雷打不动,从道路宽度到绿化树种,大大小小的决定都由村民共同参与。夏澜还发明了"红黄蓝"表决法:红色代表强烈反对,黄色是有条件支持,蓝色是完全赞同,让不识字的老人们也能直观表达意见。

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村民不仅仅是"动嘴皮子",而是真正参与到建设中来。夏澜的突破口是村里的妇女们。

重建工程第二周,王翠花带着几个妇女找到夏澜,抱怨施工队偷工减料。

"夏经理,你看这砖!"王翠花从菜篮子里掏出半块砖,"我泡水三天就掉渣!我家猪圈都比这结实!"

夏澜检查后发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她灵机一动,当场宣布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由王翠花担任组长,成员全是村中妇女。

"给她们发红袖章。"夏澜对工作人员说,"从今天起,监督小组有权随时检查任何工地,发现问题直接叫停。"

施工队起初不以为然,直到"红袖章"们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她们用土办法测试建材质量——砖块泡水、水泥糊晒干后敲击听声、木材用指甲掐痕...方法虽土,却屡次揪出质量问题。

最经典的一次,监督小组发现新校舍的地基填土松软。施工经理解释说是"正常沉降",王翠花二话不说,当场跳进基坑,用脚使劲跺地,结果整只脚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