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德佑帝萧桓准内阁议边事流程及战时调度诏
德佑帝萧桓准内阁议边事流程及战时调度诏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破题
边事流程今既定,攻守节度有章程;诸臣恪守无逾越,早靖烽烟安帝京。
承题
朕览内阁首辅张辅等所奏《边事应对十策折》,核北境南陲急报,审左都御史谢渊所勘 “二寇疑似勾结” 之证,知边事重若泰山,非无序可办。昨文华殿集议,众臣协心,筹策已备,朕深嘉之。兹准其所议,特降圣旨,明边事流程、启战时调度、定军规十条,使南北将士知所遵循,无敢懈怠。
起讲
朕闻 “军旅之事,贵有纪律;边庭之防,重在章程”。自八月边尘起,北元南越异动频仍,诸臣急报纷至,然调度需循其序,攻守需审其势。若先战而后知敌情,则易陷盲目;若调度而无章程,则难收实效。故朕定边事流程为 “先核虚实,再定攻守,后行调度”,盖因敌情不明则策难准,章程不定则事难成,此乃御寇之要,诸臣当深记。
入手
内阁所拟十策,其要在 “守北固南,备而待战”,朕已全准。今据其策,明边事核心流程:第一步,兵部会同边镇核敌情 —— 九月二十前,需查实北元骑兵实数、南越屯兵真况,绘图附报;第二步,内阁会同五军都督府定攻守 —— 九月二十五前,据核实战报,定北疆是否出战、南疆是否增兵之策;第三步,兵部启动战时调度 —— 策定后三日内,粮草、兵力、器械需按预案到位。此三步骤,环环相扣,不得颠倒逾越。
起股
其一,命兵部即刻启动 “边军战时调度预案”。预案细则三:
调度权分级 —— 边镇总兵掌 “守御调度”,可自主增派巡逻、加固城防;总督掌 “区域调度”,可跨卫所调兵五千以内;京师掌 “全局调度”,调京营、跨省调兵需奏请朕准。
补给线定责 —— 北疆补给线由宣府至大同,设驿站二十,每驿增兵五十护粮;南疆补给线由梧州至龙州,设驿站十五,每驿增船十艘运械,皆由户部郎中监守,每日报平安。
军情传递制 —— 设 “边情急递铺”,北境自大同至京师、南境自凭祥至京师,每百里一铺,铺兵十名,昼夜接力,急报需一日夜抵京,迟者斩。
中股
其二,钦点老将分赴南北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