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18章 德佑帝萧桓谕兵部户部内阁五军都督府边事诏

卷首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一夜,乾清宫的烛火燃至天明。德佑帝萧桓身着常服,伏案于御案前,案上堆叠着北境五镇、南疆二省的边报,十封急奏的朱批 “急” 字已被指尖摩挲得发亮。左都御史谢渊的《南北异动关联请彻查折》摊在中央,“北元狼旗信物”“筑垒形制相似” 等字样旁,朱笔圈注密密麻麻。三更时,他取过大同、谅山舆图,以红笔连线北元屯兵点与南越筑垒处,两条弧线在舆图上遥遥相对,如两把悬顶的利刃。漏刻滴答,殿外寒风吹动宫灯,烛影摇曳中,皇帝的鬓角又添了几缕霜白 —— 这夜,他未换衣、未进食,只反复研核奏折,直到晨光染亮御案上的朱批:“边事为重,不得延误”。

德佑帝萧桓谕兵部户部内阁五军都督府边事诏

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破题

边尘骤起南北庭,宵旰忧勤问戍情;文武诸臣宜协心,速筹御寇固边城。

承题

朕临御二十七载,未尝敢轻边事。自八月以来,北境大同、宣府诸镇,南疆广西、云南诸省,边报络绎,急奏十封,皆言北元南越蓄谋犯境。朕览左都御史谢渊所奏《南北异动关联请彻查折》,附大同总兵周毅 “请兵护关河”、广西副总兵林策 “南越屯兵犯边陲” 诸臣急报,彻夜未眠,研核舆图,见北元十万骑聚长城之外,营帐连绵三百里;南越三万兵屯谅山之阳,炮口直指凭祥城。南北相隔万里,异动却若呼应,此非小警,关乎社稷安危,朕心实难安。

起讲

朕闻 “边防者,国之藩篱;将士者,藩篱之干”。我大吴自神武皇帝定鼎,永熙、元兴诸帝继统,皆以 “守在四夷” 为训,岁拨军饷三百万,筑卫所三百余,养边军三十万,未尝令边庭有一日之危。盖北疆拒蒙古,则京师无虞;南疆控百越,则滇粤安枕,此天之所以限华夷,朕之所以保兆民也。今北元乘秋高马肥,弓劲马疾;南越值瘴消雨歇,水陆俱便,同时异动,其心叵测。若不早察早备,必蹈汉唐 “边患起于迟疑” 之覆辙,朕何面目对列祖列宗、对天下百姓?

入手

朕伏案三日夜,细览谢渊所辑《南北异动历年对比册》:天顺元年北元单扰延绥,南越未动;元兴十年南越小扰凭祥,北元无迹;唯今秋,北境五镇同日告警,南疆二省接踵急报,此等规模,百年罕见。核周毅奏 “大同存粮不足一月”,见边军饥寒之迫;阅林策报 “龙州火器朽坏”,知守御器械之穷;更惊两广总督卢景密奏 “南越持北元狼旗”—— 此旗乃北元皇室亲授,非心腹不得持,二寇勾结之迹,已难遮掩。朕朱笔圈注 “速查” 二字,案头烛泪已积寸许。

起股

兹特降旨,命诸臣分任其事:其一,兵部尚书李嵩即刻驰驿赴三边总督府,会同总督杨一清、大同总兵周毅,核实战报 —— 需亲至漠南查北元骑兵实数,验筑垒距长城远近,审河西番部锁南卓玛动向,不得轻信谍报,需带亲历画图回报,限九月二十日前呈览,延误者以军法论。其二,户部尚书王佐速调粮草十万石、马料三万石,自通州仓经居庸关、宣府运抵大同阳和卫,另备糙米三万石自梧州仓经浔江运抵广西龙州,沿途驿站需增派驿卒车马,押运官每日具报行程,朕将遣御史巡查,若有私扣短少,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