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第2页)
票号掌柜在狱中突然翻供,称 "是谢渊逼供",却不知林缚早已录下他的原声供词。当原声在朝堂播放时,掌柜的脸瞬间惨白 —— 这是心理博弈的最后一击,让他明白任何抵赖都是徒劳。
谢渊将军饷账册、票号流水、马印造价账编成《飞鹰赃证录》,呈给德佑帝。"赵南星用军饷买马赠敌," 他的声音带着沉痛,"边军饿着肚子,敌军却骑着我们的战马犯境。"
皇帝的朱批砸在案上:"查!朕倒要看看,这 ' 掌钱虎 ' 有多大能耐!" 旨意传到工部时,赵南星正在销毁账册,火盆里的灰烬中,还能辨认出 "叁号马印" 的字样 —— 这些字最终成了定案的铁证。
大同卫的风沙里,一名老兵突然将信塞进谢渊的军帐。信封的火漆已被风沙磨损,露出里面的镇刑司腰牌残片 ——"鹰首叁号" 的阴刻与马印编号如出一辙。
"送信人说,他是王林的旧部。" 老兵的指节在帐帘上叩着暗语,这是玄夜卫安插的线人信号,"腰牌是从工部尚书府的香炉里捡的。" 谢渊的指尖抚过腰牌的缺口,与三法司佩牌的磨损完全吻合 —— 这不是普通腰牌,是飞鹰厂 "堂官级" 的身份凭证。
林缚突然想起范永斗死前刻的 "三" 字,原来指向的不是三人,而是 "叁号" 赵南星。
太学的档案博士考证后称:"鹰首叁号,是飞鹰厂 ' 掌器虎 ' 的代号," 与《飞鹰厂密档》中 "叁号掌军器监造" 的记载吻合。赵南星的工部尚书身份,恰好符合这一职能 —— 他不仅是潜伏的第三虎,更是飞鹰厂制造兵器的核心人物。
谢渊将腰牌与马印并置,发现两者的铸造工艺完全相同,连铁砂的配比都分毫不差。"这是同一批工匠所造。" 他的指节叩着腰牌的 "叁" 字,"赵南星从一开始,就是飞鹰厂安插在三法司的棋子。"
军帐外的风突然变大,吹得獬豸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这迟来的真相呐喊。
谢渊让人将腰牌拓片分送九边,密令各卫严查编号 "壹贰 "的潜伏者。" 叁号已露,"他望着长城的方向," 另外两虎也该藏不住了。" 萧枫的铁骑正在整队,獬豸旗在朝阳中泛着金光,他们即将开赴晋北,追缴赵南星藏匿的最后一批战马。
匿名信的最后一句 "九边皆有鹰影",被谢渊用朱笔圈出 —— 这是提醒,也是挑衅,预示着这场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大同的新制很快传遍九边,宣府卫的老军匠在马印上刻下獬豸纹时,手抖得厉害:"三十年了,终于敢用真印了。" 他的儿子十年前因揭发假马印被灭口,如今终于能告慰亡灵。
辽东卫查获的飞鹰纹马印,编号 "伍" 字竟与刑部侍郎的佩牌相同 —— 这证明飞鹰厂的潜伏者远不止三虎。谢渊让人将这些编号汇编成册,每发现一个,就在地图上插一面獬豸旗,九边的红旗很快连成一片。
"这不是旗子,是民心。" 萧枫望着地图,突然明白谢渊推行新制的深意 —— 不仅是防弊,更是重建边军对朝廷的信任。
代王的亲信偷偷来大同,想购新制战马,却被谢渊拒之门外:"按新则例,宗室购马需三司会签。" 亲信的脸色变了变,却不得不按规矩办事 —— 新制的威严,已压过宗室的特权。
在府中烧毁与飞鹰厂的密信,灰烬中露出的 "叁号" 字样,被玄夜卫悄悄收起。这些宗室终于明白,官官相护的时代已经过去,任何通敌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太皇太后的懿旨不再干预边事,宫中的飞鹰纹器物被尽数销毁 —— 这是无声的妥协,也是新制胜利的注脚。
三法司会审时,赵南星的头发已花白,却仍强撑:"老夫乃两朝元老,岂会通敌?" 谢渊将腰牌、马印、账册摆在案上,"这些器物上的叁号," 冷声道,"总不会是别人刻的吧?"
证人陆续出庭:马印工匠指认他监造私印,票号掌柜证实他存入赃款,瓦剌降兵认出他是 "送马的叁号大人"。赵南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突然瘫倒在地:"是飞鹰厂逼我的!" 他的哭诉在铁证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最终判词由谢渊亲写:"赵南星身为工部尚书,监造私印助敌,论罪当凌迟,家产抄没入边军饷。"
从赵府抄出的白银,足够支付九边半年的军饷。谢渊让人铸成银锭,每锭都刻 "獬豸" 纹,分发给边军时,将士们举着银锭高呼 "万岁"—— 这不仅是军饷,更是正义战胜黑暗的象征。
工部的马印监造权被收归太仆寺,新铸的马印必须刻 "三司会验" 字样,由玄夜卫全程监督。《大吴工律》新增:"军器监造需录影像,存档备查"—— 这是用赵南星的教训换来的制度革新。
大同卫的老兵们聚在獬豸旗下,讲述着过去的委屈:"以前验马,要看镇刑司的脸色," 一名断臂军卒抹着泪,"我哥就是因为拒验假马印,被安个 ' 通敌 ' 的罪名砍了头。"
谢渊让人在卫所立 "冤魂碑",刻上所有因反抗飞鹰厂而死的边军姓名。"他们的血不会白流。" 他的声音传遍营垒,"新制在,冤屈就不会再发生。"
萧枫的铁骑开始演练新战术,战马的嘶鸣中,透着压抑已久的振奋 —— 这些战士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保家卫国,不必再担心背后的冷箭。
边将们在军帐中立誓:"凡违新则例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举报。" 这誓言被刻在帅旗上,与獬豸旗一同飘扬。谢渊发现,自新制推行后,边军的逃兵率下降了七成 —— 制度的公正,比任何说教都能凝聚人心。
一名参将突然交出祖传的飞鹰纹佩刀:"这是父亲留下的," 他的声音带着愧疚,"以前以为是荣耀,现在才知是耻辱。" 这把刀被扔进熔炉,铸成新制马印的模具 —— 用罪恶的象征,锻造正义的工具。
谢渊让人将匿名信与王林的笔迹比对,发现 "叁" 字的写法完全相同 —— 送信人确是王林旧部。《玄夜卫档案》记载,王林死前曾遣散十余名亲信,"令其潜伏,待时机成熟举报飞鹰厂",这封信正是践行当年的嘱托。
林缚按信中线索,在工部的废纸堆里找到 "鹰首壹号" 的残账,字迹与刑部尚书的批文相同 —— 这预示着下一个目标已浮现。
谢渊望着信末的 "九边皆有鹰影",突然在地图上圈出九处卫所,那里的马政官都曾是赵南星的下属 —— 一场更大规模的清查即将展开。
京城的飞鹰厂余党开始慌乱,刑部的 "壹号" 突然称病,户部的 "贰号" 频繁调动家产。玄夜卫的监视记录显示,他们正在联络宗室,想借 "宗人府令" 逃脱制裁 —— 这是官官相护的最后挣扎。
谢渊将匿名信的副本送抵各衙门,附言:"主动自首者免死。" 这是心理战的最后一步,利用潜伏者的恐惧,瓦解他们的同盟。
一名工部主事突然投案,供出 "鹰首壹号" 的作息规律 —— 恐慌已开始蔓延,胜利的天平逐渐倾斜。
萧枫的铁骑在晋北截获赵南星藏匿的战马,马印上的叁号被当场凿毁,换上新制的獬豸纹。"从今天起," 萧枫的声音在山谷回荡,"这些马只认獬豸旗,不认飞鹰印!"
边军们举着新马印欢呼,声浪震落崖上的积雪。谢渊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泰昌帝的《平虏十策》,其中 "马政清明,边军自固" 的愿景,终于在这一刻实现。
九边的飞鹰纹马印被尽数收缴,熔铸成獬豸旗的旗杆 —— 用罪恶的铁器,支撑正义的旗帜。
片尾
匿名信的送信人终于现身,竟是王林的儿子王忠,他带着飞鹰厂的《潜伏名册》跪在谢渊面前:"家父临终前说," 他的声音哽咽,"一定要还边军一个清白。" 名册上的 "鹰首壹号" 确是刑部尚书,"贰号" 是户部侍郎,与谢渊的推测完全吻合。
三虎全部落网后,德佑帝下旨:"废除飞鹰厂,永不再设。" 镇刑司的刑具被送入史馆,旁边立着警示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大同的风沙里,新制的马印在阳光下泛着青光,上面的獬豸纹仿佛在说:任何黑暗,都挡不住制度的光明。
卷尾
《大吴史?马政志》赞曰:" 谢渊革新,以獬豸旗边,以双验制防弊,终破飞鹰厂百年之局。"夫马政者,非仅养马也,乃养边军之气,固国家之防。九边的獬豸旗,年复一年在长城上飘扬,那些刻在马印上的编号与罪恶,早已随风沙散去,只留下" 法不容私,政必革新 " 的箴言,在边地军民的心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