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人 作品

第1114章 草原奴隶的来源!(第2页)

投靠大秦朔州的普通草原人,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转机。他们发现,大秦的纸币竟然有着如此奇妙的用途!这让他们对大秦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然而,正当他们沉浸在对大秦生活的疯狂追求时,却遭遇了一个难题——朔州王岳的奖赏令。虽然他们对大秦的一切都充满了向往,喜欢大秦的衣服、食物,甚至是盐和茶,但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不是免费的,需要用秦纸币去购买。

草原人并不害怕辛苦劳作,吃苦更是从一降便开始,甚至愿意卖命换取所需。但问题是,他们实在学不会种地,又没有人愿意教草原人识文断字。放牧牛羊本是他们的拿手本领,可惜他们并非归化秦人,没有户籍,官府自然不会给他们提供贷款。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牛羊也没有来源,无法在大秦官府的草场里放牧。

没有牛羊,草原人就只能靠干苦力活来维持生计。好在朔州正在兴建新城,到处都需要人力,这给了他们一些工作机会。

然而,自从王岳的奖赏令颁布后,草原人的心思开始变得活络起来。他们的传统思维中,对狼和强者有着深深的崇拜,这种幕强思维已经深入骨髓。

王岳的奖赏令,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通过杀人来换取赏金,这与他们过去出门抢劫并无太大区别。

朔州境内的治安军是一支特殊的军队,它的组建方式与其他军队有所不同。这支地方治安军由王平县尉兼任指挥官,并负责其组建工作。而地方治安军的军官则全部由秦军退伍的士兵担任,他们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技能。

与军官不同的是,地方治安军的士兵主要由归化秦人组成。这些归化秦人原本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然而,为了维护朔州地区的治安和稳定,他们被招募进了地方治安军。

为了确保地方治安军的单兵素质和战斗力,其军官晋升的标准参照了秦军的制度,但在识字率方面有所调整。具体来说,治安军军官只需能够熟练使用汉话交流,并熟识一百个字即可。这样的标准相对较低,更符合草原人的实际情况。

地方治安军的日常训练非常严格,每天都要进行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以及文化课学习。这些训练项目对于草原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他们需要逐渐适应并掌握汉文化。

在食物供应方面,治安军采取了敞开供应的方式,确保士兵们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大体量的消耗。其中,肉类更是每顿都能吃到,这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草原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这些原本来自草原的士兵逐渐被驯化,成为了全新的草原人。他们不仅在军事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还在生活习惯和文化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将纪律性刻进骨子里。

为了与草原上的普通部落民区分开来,地方治安军里的草原人开始主动将头发剪短。这主要是因为梳理头发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麻烦,而盘发髻又需要一定的技巧,他们难以学会。因此,剪短头发成为了一种更为便捷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在与部落军作战时迅速区分敌我。

通过这些努力,地方治安军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集体,草原人也更好地融入了其中。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地方治安军的战斗力,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王平带头也将头发剪短,有了他带头整个地方治安军都将头发剪短,为此王平还让老爹王岳抽了一顿板子,王平的这一举动却造就了草原上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草原人将头发剪短,归化秦人基本全部是穿汉服留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