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人 作品

第1114章 草原奴隶的来源!

然而,就在部落里的驱口们相互串联,带着家人一同奔向新生活之际,部落贵族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让他们的奴隶轻易逃走。

虽然奴隶逃走这种事情在草原上屡见不鲜,但对于草原部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奴隶的数量,比如出去抢夺其他部落的奴隶,或者南下中原地区掳掠汉人回来奴役。事实上,现在草原上的奴隶大多都是他们南下抢来的各种人口的后代,像是周朝时周人、秦朝时的秦人、汉朝时的汉人等等。

然而,如今的局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秦帝国强势崛起,不仅深入大漠,还在草原上筑起了城池,开垦了农田。这显然是打算长期定居在这里,不再离开的意思。这对于部落贵族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他们以往南下掳掠奴隶时,往往都能满载而归。但现在,随着大秦帝国的崛起,那些他们熟知的老牌部落已经逐渐消失,南下掳掠奴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有去无回。这让那些留在草原上的贵族们意识到,南下已经不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他们失去了奴隶的来源。

更糟糕的是,草原上的人口繁衍速度本来就很缓慢,而草原上的食物资源也难以支撑大量人口的繁衍。这意味着,即使他们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增加人口,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真正的草原贵族,早已习惯了那种人上人的生活,他们根本无法适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周围已经没有同族可以供他们掳掠,他们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

他们知道,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冒险一搏,这种情况一旦蔓延开来,将会对他们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于是,贵族们毫不犹豫地派遣手下的打手前去追杀这些逃亡驱口,以此来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可能产生类似想法的草原奴隶。

草原上的蛮夷向来以凶悍、勇敢著称,但那是在过去,由于没有什么盼头,他们即使心中不满也不敢轻易反抗。然而,如今在大秦朔州当一个官奴,竟然比在贵族手下过日子还要好,这无疑给了他们新的希望和动力。虽然成为官奴意味着被卖身为奴,但这只是暂时的身份,并非世世代代都如此。只要能够在大秦挣到足够多的钱,他们同样可以过上人上人的新生活。

这个信息迅速传遍了各个大部落,尤其是那些距离朔州城较近的大部落,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小部落内部因此发生了内乱,一些草原人主张顺应潮流,前往朔州城寻求更好的生活;而另一些草原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会背叛自己的部落和传统。

最终,这些小部落在激烈的争论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要么是因为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分裂,要么是被其他部落吞并。

剩下的较大部落眼见形势不妙,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提前集中部落军队,主动出击攻打朔州城。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阻止草原驱口的逃亡行为。然而,他们低估了秦军的实力和战斗力。

当这些部落军队气势汹汹地杀向朔州城时,却在王平率领的剿匪部队面前遭遇了惨败。秦军剿匪有着一贯的传统,那就是杀光所有的领导层,以绝后患;而对于剩下的普通士兵,则全部贬为官奴,用来换取物资。

这场战斗看起来异常惨烈,可实际上是单方面的屠杀,部落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最终烟消云散,草原上到处都是逃亡的草原人,而剿匪秦军几乎没有伤亡,只是浪费了一些子弹和火药。

王岳在得知此次前来剿匪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三儿子王平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关系,将王平从秦军的小队长职位上调离,转而安排他到麾下的延寿县担任县尉一职杀,从正规军转为维持地方治安的地方部队。

王岳仔细阅读了王阳、王海、王平三人的来信,信中详细描述了他们在执行秦皇军令时,对头型古怪的蛮夷作战时的处理经历。这些蛮夷的处理方式让王岳大为震惊,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将领头阶层全部斩尽杀绝。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和思考,王岳才在朔州下达了一道剃头扎小辫剿杀奖赏令,剿杀令名字又长又难记,但要求却十分简单。这道命令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是草原上的贵族,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剃头扎小辫。此外,还有那些立下战功的草原勇士,他们通过自己的残忍嗜杀,从普通草原人晋升为打手,从而获得了剃头扎小辫的资格,而草原上的普通人只是奴隶,披头散发连扎小辫的资格都没有,何况是用锋利的小刀剃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