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36
下山的时候可以选择从正路下,也可以选择从山棱子上走,感觉离天更近了一些,看着别人从路上走时显得很矮小,有一种天地独我的感觉。
这里还有一道泉水流出来,冬天时,形成一大块冰,可以找点苞米秆垫在屁股底下滑下去,速度很快,很惬意。夏天不敢从这里过,土很湿容易陷进去,而且泉水里有大虫子,长长的,很吓人,下了山有一条大水沟,有水流过,想过沟就要经过两节水泥井管做的桥。有人在这里下网,孩子们过时会把网拽起来看看有没有鱼,没有鱼就说:“没鱼。”然后扔回原位置。有鱼的话就喊了一声:“有鱼唉。”然后把网扔回去。
冬天这里没水,先到的人会藏进水泥管,等后面的人走到这里时,突然喊一声吓他一跳,然后一起走。一般不吓唬女生,吓哭了不好哄。
过了桥就是屯子,苟三儿的家在爷爷高宝昌家的旁边。李树新只来了一次,就没有再来过,他们俩的友谊也就断了。再后来苟三儿就不念了,下地务农。
刘波偷偷告诉高超事情的原委,说是李树新告诉他的。高超半信半疑,跟自己也没啥关系。
原来啊,李树新到了苟三儿家。苟三儿的爸爸苟成金人还不错,想对客人好一点儿,可家里实在是太穷,也就是家常的饭菜。李树新也是农村人,能吃饱就行。
东北的农村是不分早饭晚饭的,早晨饭也当正饭吃。晚上苟三的妈给烙的大饼子,熬的白菜汤,李树新吃得也挺香。
晚上睡觉就不舒服了,苟三儿家的被子有一股奇怪难闻的味儿,熏得李树新大半夜的也睡不着,想起夜又没有尿罐子。苟三家的众人倒是非常习惯地从窗户跳出去,就在窗户底下解决,就连苟三的两个姐姐也是如此。就这样,被子的味道,窗户底下的尿骚味,牛圈里的牛粪味儿,还有鸡窝里的鸡屎味儿,汇成了一股百味杂陈的气味儿。
你看苟三的爸个子小,可打呼噜的声音却一点也不小,震得炕也颤,房子也抖,李树新实在是睡不着。越是睡不着,就越是想尿尿。实在忍不住了就也从窗户跳了出去,还要避开那两个姐姐尿的地方,以防滑倒。
出了院子走了老远,才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好在苟三家没有狗,要是有狗,李树新就只能是憋着,一直到憋死。他尿完了尿,都不想回去睡了,就在野地里躺着就好。可夏天的夜也并不热,尤其是后半夜竟还有一些凉爽,还要起露水的,被逼之下他还是回到了屋里去睡。
依然从窗户跳进去,李树新在自己家时很少跳窗户,他妈也不让他跳,怕蹬碎了玻璃。苟三家窗户是塑料布的,没有玻璃。可从里往外跳简单,从外往里跳就不容易了,还要爬上窗台,站在窗台上把一条腿先迈进来,再把另一条腿再迈进来才行。
李树新扒住窗台边往上一跳,没跳上去,又掉了下来,脚正好踩在苟三两个姐姐的尿泡里,把他气得不行,怎么加小心,还是踩上了。他把脚往干净地方搓了搓,又跳了一次才算进了屋。迈过打着呼噜的苟三爸爸,又迈过苟三,才靠墙在自己的地方躺了下来。啥时候睡着的他不知道,可别人都睡醒了,他还糊涂着,听着炕头那边苟三的姐姐唧唧歪歪地说着什么,就侧脸往那边看了一眼,一下子把他吓得清醒了,原来那两个女孩身上一点衣服也没有穿,就在那里趴着,屁股朝上地跟苟三妈说着什么,看样子是也没有睡醒,不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