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蓝月 作品

盛世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1]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2]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唐朝国号。[3-17]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18]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19-22]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23]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是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24-26]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27-28]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29-32],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33]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34],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35]。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36]。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37]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38-39]

ta说

东亚大陆三国志:大唐帝国与吐蕃、回纥的爱恨情仇2018-02-0912

对唐朝来说,回纥人只是趁火打劫的饿狼,而吐蕃人确实意图将整个大唐江山撕扯粉碎、鲸吞下肚的猛虎。吐蕃、回纥,乘着唐朝的内乱和衰落而逞凶一时,终究却被衰朽以极的晚唐灭亡,其首领的头颅也成了长安大唐府库的珍藏品——这便是九世之仇犹可雪耻的大唐风骨!详情

中文名唐朝外文名tangdynasty别称唐、大唐、唐国、李唐时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都城长安、洛阳[40]主要城市汴州、扬州、成都、宋州、太原等官方语言雅言货币开元通宝人口数量8050万(天宝十四年)[21]主要民族汉族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龙朔年间)[41]开创者李渊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政治体制君主制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火药,曲辕犁等

目录

1国号

2历史

大唐开国

贞观之治

武周时期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大中之治

日落西山

3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4政治

律法

官职

5军事

体制

官衔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赋税

货币

7人口

8文化

文学

美术

书法

宗教

科技

9外交

突厥和吐谷浑

日本

薛延陀

百济

高句丽

大食

吐蕃

10帝王世系

国号编辑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42]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43-47]

唐朝版图

唐朝版图

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33][36]。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49-50]

历史编辑

大唐开国

大唐高祖李渊

大唐高祖李渊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52]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42]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53][54]。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隋末民变。[50]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55]。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希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54][56]

北周和南陈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57],外部东突厥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也臣服于突厥[58-59],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60],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61]

李渊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据河南的瓦冈军李密,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举、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一带)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后洛阳郑帝王世充与河北夏王窦建德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铣则于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军平定。翌年,岭南冯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统一汉地。[62-63][64]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11年。[66]

唐太宗即位后,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教训,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留心吏治,选贤任能,知人善用,从谏如流,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67]

唐太宗晚年,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子与魏王都被废掉,最后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东都洛阳。[68-69]在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63]

李治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71]”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71][72]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73],百姓阜安[74],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其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面积最大。[75]

武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时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77]。660年,唐高宗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63]。唐高宗死后[78],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79-97][98-112]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113]武则天打击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中原、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姚崇等名臣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