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战时法案,扩大生产(求订阅)
“战时法案,这是要把所有人拖入战争中啊!”
一众国会委员都是士人出身,自然能看出战时法案的内涵。
如果不是带了“战时”二字,表明只有在战争中才会启用。他们纵然是当今皇帝任命的,也会毫不犹豫地否决这个法案。
不过带上“战时”二字,那就变得可以商榷了——
因为谁都知道战时状态不可能持续,就是洪武年间也一样。
他们怕的,是出现成祖那样的天子,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
纵然当今皇帝不是那样的皇帝,焉知后来不会出现?
所以他们对战时法案自然很疑虑,就连刘宗周也一样:
“陛下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
“战时严格执法、而且注重赏罚,这是以刑名治国,不是治天下的正道啊!”
此种办法,是他在《致君尧舜疏》中极力反对的。
纵然和当今皇帝配合默契,他在面对战时法案时,也坚决表示反对。
一众国会委员见刘宗周都这样,自然坚决支持,推举他代表国会劝谏皇帝。
——
朱由检不是听不进人言的皇帝,他在接到刘宗周的觐见请求后,当即在乾清宫接见。
听到刘宗周对战时法案的疑虑,他问道:
“先生觉得,战国之时,秦、齐、楚诸国谁强?”
刘宗周思索皇帝的用意,斟酌之后回应道:
“战国诸国,自然以强秦最强。”
“但其任用法家注重刑名,是暴秦也!”
“秦始皇死后不过三年,秦朝便即崩灭。”
“陛下若用秦制,恕臣不堪辅佐。”
连辞职的话都说出来了,朱由检急忙道:
“朕当然不会用秦制!”
“但是秦制中的军功爵、重赏罚,却很适合战时。”
“当今世界是大争之世,大明现在也称不上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
“如果有国家变成齐、楚,甚至合纵攻明,大明应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朱由检反复强调的。
他这几年一直向群臣灌输这样的思想,那就是大明不再是全世界惟一的霸主,必须要重视其它国家。
刘宗周虽然有些迂阔,却并非不通世事之人。他在皇帝的反复讲述下,已经认同天下不全是大明之天下。
当今天下诸强,更接近战国。大明纵然有优势,其他国家也不弱。
如此一来,皇帝的担心那就有了道理——
在这个诸国争霸的背景下,唯有使用秦制,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刘宗周对秦制却着实反感,劝谏道:
“陛下,汉承秦制,却又多有损益。”
“臣以为纵然战时状态,也应多用汉制。”
“武帝以此击溃匈奴,大明自然也能战胜敌人。”
虽然仍旧反对秦制,态度却有所软化。
朱由检装出从善如流的样子道:
“正是如此,朕打算同汉朝一般,部分采纳秦制,而且只用在战时状态。”
“待到战时状态结束后,自然使用明制,也就是新三礼规定的礼法。”
这三大礼法是由刘宗周拟定,他对此当然极为维护。
听到皇帝再次提到遵守礼法,他心中极为喜悦。又转过一个念头,向皇帝道:
“战时法案可以制定,但要由礼法规范。”
“不能随随便便就进入战时状态,把天下拖入战争。”
“臣以为国会既为国人代表,进入战时状态与否,当经国会批准。”
这个要求,是对皇帝的限制。避免皇帝像前些日子那样,随随便便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朱由检虽然不愿头上多个套索,但在思索之后,最终表示同意——
毕竟他也担心后代出个汉武帝,打出一个天朝、却又几乎崩溃。
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只是想用战时法案,增强大明应对战争的实力。
尤其是他和后辈皇帝多半没有领兵的能力,战时法案持续时间过久,有被战时宰辅架空的危险。
所以朱由检答应,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权,会授予给国会。
不过,朱由检答应这条礼法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要求国会背书,在战时状态经费不足时,加征战争赋税。
同时在总动员状态下,朝廷有征召所有人服役的权力。
刘宗周对这种把全国当兵营的做法虽然极为不喜,但是为了约束皇帝不随便进入战时状态,只能表示同意。
最终,《大明礼法公约》有关枢密院的条款,又多出了一条:
大明皇帝统率大明军队,授权枢密院辅助处理军务,任命枢密大臣主持枢密院。具体由《大明会典》和《大明律兵律》规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