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妖带 作品

第153章 卮

  外间房的古董真赝比例基本上和里间差不多。

  而且,我还发现,这两间房东西的摆放还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真赝比例都差不多。

  其次,真赝之间都是相互隔着摆放的。

  不会出现连续四五件真的或赝的放在一起的情况。

  都是一两件真品后面就紧跟着一两件赝品,绝不会让你赝品看多了产生怀疑。

  冯国坤给我的27件古董,我看了一遍。

  其中19件是真的,8件是赝品。

  8件赝品中有4件是精品,4件高仿。

  总体上,说明他的眼力还算不错。

  看完这27件时间基本上已经快结束了。

  剩余七八件冯国坤本身还没来得及看的东西,时间不够,我也只能大概扫了一眼。

  这七八件东西属于序号的最尾巴,3件铜器、2件玉器、2件杂件。

  对于铜和玉,我直接略过。

  因为时间有限,而这两种东西水分又很大。

  所以,我宁愿错过,也不愿浪费时间。

  而两件杂件,一件是灰白色的卮,一件是彩绘陶钫。

  卮,就是一种盛酒的酒器,说通俗点就是酒杯。

  只不过是大号的酒杯,圆形。

  而另一件陶钫之所以也被我归为杂件,属实是因为今天的这些古董里陶瓷类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这两件东西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应该出坑不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其身上生气很明显很新鲜,而且身上都还带着些泥土污垢,都没好好清理过。

  这种没好好清理过,不是人为故意做的那种,而是真的从坑里出来的原貌原样。

  我大致看了下,这件卮有点意思。

  生气虽然很重,但是挡不住造型独特。

  这件卮的主体应该是玉做的才对,周身还模模糊糊刻着些神兽之类的纹路。

  卮的底座应该是金的,盖也是金的。

  但是由于没有精心清理,纹路都被黑色的污垢填充着。

  我本想拿起来用手指沾点口水将卮身一小块地方给擦一下,看看材质如何。

  毕竟,玉应该有点的通透性,而现在呈灰白色根本看不出来。.oγg

  但是我一拿这圆筒形的卮,头脑里忽然就想起了曾经在哪里看过的一篇关于古代象牙制品的论文来。

  我去!这玩意不是玉做的。

  是象牙制品!

  难怪呈灰白色呢!

  我赶紧将这卮给放了下来,也不敢用口水去擦了。

  万一擦出它本来的好面貌被其他古董商看中了,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还是让它稀里糊涂的放着,最后大家都当是玉做的卮。

  当赝品则更好了!

  这件卮,虽然还没有经过精心清理,其身上的纹饰我还看不清楚。

  但是,我觉得其价值极有可能是今天这里最突出的一件了。

  当然了,一件卮,就算是象牙制品,也不可能上天。

  按市场价,值个一百万左右不得了了。

  但是,我赌!

  我从被黑色污垢填充覆盖着的卮身上的纹饰大致的猜测,这纹饰应该是针刻出来的。

  而且,如果我没猜错,清理掉污垢,纹饰里还应该填着颜色。

  比如,朱色、蓝色。

  汉代针刻填色的象牙制品,目前全国只出现过一件。

  保存在南越王博物馆里。

  也是一件卮,虽然造型不同。

  但是,很明显,这件品相更好,保存的更完整。

  关于博物馆里的这件卮的介绍和学术研究,我也是在学术期刊上看到的。

  其价值不在于器型和材质,而在于针刻填色的技法,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