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时不我待,有生之年的目标
时不我待,在黄立的分析判断中,将荷兰东印度公司驱出亚洲的时机,已经离之不远了。
法国正在纵横捭阖,拆散英荷、瑞典的“三角同盟”,准备进攻荷兰。
英国在英荷战争中失利,查理二世愤恨不平,渴望复仇,与法国结盟共击荷兰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瑞典,未必会为荷兰而出全力援助。背刺荷兰的可能性不大,但保持中立,或许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如此一来,法国陆军强,英国海军不弱,海陆大战中,荷兰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形势。
就算能够战胜英国海军,但如何抵挡法国军队的进攻,显然是个极大的考验。
不管是怎样的结果,荷兰实力大损,顾及不到亚洲是肯定的。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本土的支援,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尽管黄立的分析判断与实际会有所偏差,主要是欧洲形势太过复杂,很多情况难以预料。
比如国家众多,既有黄立熟悉的,也有他比较陌生的。象勃兰登堡-普鲁士、洛林公国、帕拉蒂纳特公国等等。
总之,欧洲是一盘乱棋,要从中梳理出脉络,也只能依靠后世存在的那些国家,进行分析和研判。
即便如此,各个国家之间还涉及到宗教等复杂因素,是敌是友,难以分辨。
所以,黄立也只能大致的进行估测,并尽量简单化,做出对大明尽量有利的决定。
简单地说,就是除了荷兰,其他国家先不管。毕竟,大明远在亚洲,也只针对荷兰。
至于战后荷兰会不会前来报复,这是一个值得警惕和防范的事情。尽管,可能性很小。
黄立已经判断出荷兰的衰落,英国佬将夺取海上霸权。还有法国,将成为欧洲国家为之战栗恐惧的大陆霸主。
“应该是从法荷战争后,才出现的反法联盟,一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时代。”
黄立在小本本上写上了自己的预判,或者叫预言,这是留给后代的绝密资料,也只有帝国的继承人才能看到。
不管有没有偏差,都可以作为参考。
对于沙俄的贪婪,英国佬的威胁,以及大明将来的发展,以及遇到的问题,黄立都作了说明。
占领了那么多的地方,远隔重洋的话,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独立或分离的倾向,这是难以避免的。
就象美丽国,虽然说是英国的殖民地,且大多数居民也是英国裔。可那又如何,照样打生打死,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黄立并不会考虑那么远,现在提出办法也显得空洞,没有根据。
谁知道以后会是怎样的形势,谁知道以后的皇帝会不会脑抽犯病,谁知道要独立的是否情有可原,甚至是在挽救华夏。
换句话说,黄立拓展如此大的疆域,是为大明子民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是为大明本土建起战略缓冲。
你不占,就有其他国家去占。总不能守着本土,等着西方殖民者逼到家门口再反击吧?
而且,人口在不断的增长,生产资料却是增长有限的。解决了这个矛盾,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纵观历史上的战乱,基本上都是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的最终结果。能吃饱喝足,能承担合理的赋税,叛乱造反还是不得人心的。”
“还有,要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海外领土才更有控制力。就象英国佬,殖民地之广阔还超过现在的大明。”
其实,黄立认为最能使华夏长期发展,即便有所衰落,也不至于被卡脖子的领土,还在于远东。
那里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在的技术条件无法开采,可将来却是能够保障华夏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关键是这些资源不用跨海长途运输,不会受制于人。
为此,黄立也记录下来。告诫子孙,那里不是苦寒之地,而是财富宝藏,一定要重视,要长期而持续地移民开发,妥善经营。
没错,现在的远东为什么少人争抢,就因为被看成是不毛之地,谁也不要,才被沙俄占了个大便宜。
沙俄征服远东用了多少兵,好象是不到一千。还是哥萨克、罪犯、亡命徒组成的匪徒组合。
而大明能够调动的人力,是沙俄的十倍百倍。不仅是移民开发,还要全民皆兵,给百姓发放枪枝弹药,进行军事训练。
如此一来,正规军不用太多,便有无数召之能战的士兵。哪怕是倚坚防守,也能够成为侵略者的噩梦。
黄立终于收起小本本,锁在了木匣里。
这是他最宝贵的遗产,与他打下的广阔疆域有差不多的价值。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包括最亲近的枕边人。
殿室不大,是他的私密空间,没有他的召唤,任何人也不能入内。
在这里,他思索,他记录,或在静谧的环境中,回忆着前世今生。或者只是发呆,也不知胡思乱想些什么。
收拾了一下,黄立起身走出殿门,外边是小柳在等候。黄立点了点头,露出笑容,在小柳等宫人
的陪伴下,走进了绿树下的荫凉。
有绿树,也有各色的鲜花,皇宫里的绿化搞得很好,这是黄立的要求,让紫禁城内多出些生命的气息。
“天气再热一些,便去西苑或清华园。”黄立对于身上的衣服不太满意,堂堂皇帝,竟然不能穿短袖。
除了短袖,还有大裤衩子,再配上托鞋,夏季三件套,那才凉快呢!
小柳笑着说道:“皇爷避喧听政,官员们也没有反对。皇爷若是怕热,就再加几块冰。”
黄立轻轻摇了摇头,虽然冬天有取暖,夏天有冰块,在现在已经是皇家标准的享受,可照后世还是差了很多。
好在,正在改变,或者说正按着他的设想在进行改造。
比如风扇,已经有了更节省人力的脚踏或手摇式。这可比让宫人举着大扇子扇风好多了。
“再有两年,南洋种植的橡胶树便能够割取收获了。”黄立坐在凉亭内的石凳上,吹着大自然恩赐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