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56章 兵临雅克萨(第2页)

要知道,尼布楚原为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才成为黑龙江中上游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

所以,尼布楚并不是沙俄的领土,也是其侵略所得。按照蒙古诸部臣服大明来解决,这里反倒应该是大明的疆域。

当然,谁先占的就是谁的,在黄立这里就说不通。应该是谁能稳固占领,才算是谁的。

而且,黄立既不相信什么条约的约束,更不会轻易订立什么条约。

就比如远东地区,那是肯定要和沙俄长期争夺,还要占领并过统治的。

简单地说,就是闷头跟你打。你来谈判,你来定约,都滚犊子。

除非,把边界直接划到乌拉尔山脉,不用战争,就能占领沙俄在亚洲的占领地。

为了达到占领远东的目的,朝廷的投入是巨大的,皇帝也是毫不吝啬的。

这跟满清统治者的愚昧短视,保守闭塞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和行动。

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以数倍兵力进攻木城。

却只能用红衣大炮轰击围困,沙俄乞降后,清军竟容许侵略者保留武装和财产,撤离雅克萨。

不仅如此,清军还送马匹,将侵略者恭送出境。

到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清军更是连攻城都困难,只能是长期围困。这期间,还派出军医携带药品去给城内的俄国人治病。

与沙俄的交战,已经暴露出武器方面的严重不足,可依然没有让满清警醒。

同样,黑龙江居民太少,兵力不足,无法支撑大规模的作战,也没有让满清有所觉悟而改弦更张。

抱着所谓的“龙兴之地”不放,连移民实边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加强边防,御敌于外?

而陶醉于自己编造出来的“康乾盛世”的迷梦之中,到了乾隆时候,甚至连雅克萨和尼布楚在哪,是否归属满清,都要从故纸堆中去寻找。

好不容易收复的雅克萨,没有驻军,没有移民,只剩下黑龙江将军每年巡查边界格尔毕齐河时,会顺便看看。

反观明廷,准确地说,是黄立的主导。对于世界各国的情况,都刊印出版,甚至在邸报和报纸上也有国际新闻。

对于沙俄的情况,更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其国有多大,有多少人口,离远东又有多远,可谓是知之甚深。

如此一来,不仅开启民智,更让作战的将领们有信心,知道现在和将来将面对怎样的敌人。

比如巴海和萨布素,就通过国安部提供的资料,以及比较精确的大地图,知道了沙俄的虚实。

而且,皇帝在召见李岳和巴海后,已经定下了战略,还有对待侵略者毫不留情、尽数斩杀的指示。

不要什么虚假的仁义,侵略者欠下血债,就应该血债血偿。沙俄记吃不记打,与倭人一样,畏威不畏德。

“俄人种植的大片庄稼,或为我军长驻雅克萨提供不小的帮助。”围城继续,巴海和萨布素又在雅克萨城外巡视观察。

萨布素张望了片刻,笑着说道:“至少够五六百人食用半年有余,俄人可是白辛苦啦!”

“如果按照冯上校所说的战力,五六百人也足够了。”巴海沉吟着说道:“对木城重新加固,足以抵挡数倍俄人。万里之遥,沙俄能增派多少兵力?”

这就是知己知彼的好处,不仅皇帝和国安部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巴海深以为然。

辽阔的远东地区,沙俄只有五六个城堡,且居民很少,根本不能为太多的人马提供粮草物资。

路途遥远,沙俄能调派而来的正规军也就非常有限。黄立预估是最多两三千,这还是量敌从宽的谨慎估算。

而赶在黑龙江封冻前,还将有大量的粮弹物资运到雅克萨,驻防千人也能够保证供应。

到了冬季,俄人的行动一样要受到限制。等到明年春暖花开,黑龙

江省的形势将更有利于明军征战。

今年的移民计划是五万,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三万多,冬季来临前将达到目标。

再加上原有的居民,十数万的百姓,耕种着肥沃的黑土地,只是一季的收成,数量也相当地可观。

而按照增兵的计划,明年春季便是满营的编制。三千明军,再加一千多满人军队,对远东的沙俄,依然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

继续加大移民力度,再过一年,在黑龙江省就是一镇兵力,一万四五千的人马,足以横扫远东俄人,占领西伯利亚。

持续的钱粮投入,雄心勃勃的开疆拓土,绝不是满清所能做到,所能想到的。

这对巴海和萨布素等将来说,不仅是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更没有了相当于流放被冷落的感觉。

要知道,他们虽然坐镇黑龙江,可广大的地区人烟稀少,环境苦寒,生产落后,商品匮乏,生活实在是乏善可陈。

这也就不难理解,满人入关后,迅速地在繁华之地迷失、沦陷。谁不想享受,谁愿意吃苦?

现在好了,朝廷的投入和扶持,使黑龙江省的建设发展能够迅速进行。

各方面的条件都在好转,特别是交通运输的极大改善,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除了松花江和黑龙江水运的蓬勃展开,从吉林船厂到宁古塔的驿路也拓宽修建完毕。

而且,今年又开始换铺水泥,预计两年完成。沿途的村屯也稳定下来,行商赶路的危险性大降,方便快捷了许多。

现在的宁古塔,也变化很大。不仅新城旧城都经过了修缮,且建起了山珍毛皮市场,吸引了很多商贾前来。

“如果能尽快攻下雅克萨,且损失不大,趁胜进攻尼布楚,可重创沙俄,使其短期内难以再度进犯。”

“攻之而不守,待俄人再踞尼布楚,明年再出动大军进攻,胜则可进军西伯利亚,以慰万岁。”

巴海微露笑容,似乎在憧憬,也是畅想。如此,三年之内,便能初步完成万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