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854章 收复河套,进军青藏西域(第2页)

到河套谋生的“雁行人”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预置公主菜园地”;

在后套地区开辟土地,虽然名义上由蒙古人负责开垦。可是由于牧民不懂种植,因此,私底下通常雇佣汉人来此耕种收租。

很多山西、陕西的“雁行人”便从事此业,并逐渐在此种地定居。

第二种是为打鱼而来的“桔槔取水”人,他们看到黄河北岸洪水漫溢之处,土质肥沃,可以耕种,便试行种植,大获其利。

第三种是来河套做生意的“旅蒙商”,渐渐在河套定居下来做生意,而后投资开垦土地,与蒙古王公同分地租。

不管是哪种移民,都比不上朝廷支持鼓励,并且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四千倭人奴工随着军队开进河套,在水利专家的指挥下,开始掘沟挖渠,兴修水利。

河套地区能成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其实是得益于后世不断兴建的水利沟渠。

清初黄河“北河”上端被流沙淤塞,逐渐断流,河水并入“南河”。

“南河”逐渐由支流变为主流,成为今天的黄河。

改道后的黄河沿鄂尔多斯西北缘向东流淌,因为河套地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便为引黄自流灌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而历史上,从乾隆初期,才先后开凿吴渠、广庆源渠、申家河、何家渠等大小渠道,河套地区的灌溉农业开始起步。

现在,黄立的推动扶持,则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除了朝廷出资建设,还推出了激励政策,修渠对民间开放,灌溉的田地有永佃权。

这项政策的推出,能够使象地主商贾放心投入资金和人力,而不担心开垦出来的田地以后被夺去。

对于土地兼并,黄立已经不太当回事儿。尽管土地还是国有,但永佃权却能充分保障耕者的权利。

而且,算上海外占领地,大明帝国现在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其实,在明朝后期,一亿多的人口,已经有了土地不足的弊病。当然,那是没算上辽东,更没有东北。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海外的占领地,再有两代人的时间,仍然会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

人地矛盾是不可避免,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哪怕再加上青藏和西域,黄立认为两亿人差不多也是极限。

所谓的极限,并不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而是生活水平的下降,各种生产资料的不足。

因此,向河套移民,或发东北,争夺远东,还有收复西域和青藏,其实都是使大明子民的生存空间更大,更有富裕起来的资源。

至于土地私有化,以后可能会逐渐放开。从城镇到农村,从非农业用地到农业用地。

黄立还没有想好,但他觉得土地兼并和私有化,好象能使很多失地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对于移民海外,也是有益的。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到底还是很大的束缚。

在本土的流动迁徙,情况还要好一些。特别是对于山西陕西的百姓来说,河套并不算陌生。

如今有了朝廷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又有军队的驻守保护,三年不收赋税还是极有诱惑力的。

大规模作战尽量只开一场,收复河套只是开始,北上迁都之后的战略重心改变,刚刚显露出迹象。

收复雅克萨也是一样,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动用的兵力不算太多,财力和军队完全能够支应过来。

如果河套地区能够稳定下来,在秋高马肥之际,便要进行收复青藏和西域的作战计划。

七八万兵力已经集结于陕西,厉兵秣马,囤集粮草弹药,准备着在本土展开的仅次于国战的大规模作战。

收复河套,鄂尔多斯部内附,解决了最后的问题,那就是战马数量上的不足。

不仅仅是作战的缴获,接受内附后能够买到的马牛数量也大大增加。同

时,从其他蒙古诸部也有购买。

等到秋天行动,还有数月时间,马匹的数量还能有宽裕。

等到收复青藏和西域,击败包括准噶尔部在内的卫拉特蒙古诸部,马牛的数量还会有极大的增长。

当然,收复这些地方,为的不仅仅是马牛的缴获和掠夺,而是使固有领土重归大明,重振汉唐之威仪。

当时青藏地区,主要是和硕特部所占领;天山南北一带,主要分布有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以及和硕特、土尔扈特的一些支系。

而被黄立视为大敌的准噶尔部,主要是分布在伊犁河流域。

西域的广阔地区,还有盘踞在叶尔羌和喀什的察合台汗国,以及吐鲁番汗国的察合台汗。

简单地说,就是漠西蒙古诸部,即卫拉特蒙古诸部联盟。

至于后来发展壮大的准噶尔部,在永历七年,僧格继承台吉后,但其众兄弟不服,起兵反叛,正是内战爆发的时候。

可以说,现在出兵的时机比较好。要击败的势力虽然较多,但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特别是准噶尔部,不仅没有强大起来,还处在内战之中。比僧格更有才干和能力的噶尔丹,还在西藏学习佛学。

历史上,直到三年后,僧格被自己的两个哥哥暗杀。三个儿子都年小,台吉位难以得到延续,噶尔丹才得以返回继承台吉之位。

西安,在得到了收复河套的消息后,袁宗第召集众将,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安排。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略方针已经确定,并得到了万岁的赞成。”

袁宗第扫视着众将,沉声说道:“马宝率军进抵肃州,王辅臣率部进抵玉门关,两月后,进军哈密。”

“末将遵令。”马宝和王辅臣起身领命。

从地形地貌看,从北疆进军南疆,有利于避免受阻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而且,北疆地广土沃,泉甘物阜,可供驻军及作为军储基地,甚至进一步作为全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从地理区位上讲,收复北疆,也可为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