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驻明使节(第2页)
要说法国也挺倒霉,花费重金,又是偷人又是窃秘,好不容易偷学了威尼斯人的汞锡齐制镜法,却被大明的水银镜挤得没有了市场。
威尼斯人也是一样,原本敝帚自珍的汞锡齐法制镜,在欧洲是垄断和暴利。可现在,只能降价销售,沦为二等或三等商品。
黄立看到了巴卢,微笑颌首,举了举酒杯。
巴卢赶忙躬身致意,向着皇帝举杯恭敬。
“法国,能不能成为大明冲向世界的跳板,还要看大明的实力和表现。即便不能成为助力,也不过是延缓了大明开拓进取的脚步罢了。”
黄立抿了一口酒,对于外交的成果如何,也就不是太过在意。能成更好,不成再想别的办法。
只是在他的研究分析中,法国应该是最合适的。如果结盟不成,倒是有些可惜。
“水银镜子是长久的财源,制造方法确实不宜外露。但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法国人能拿出怎样的利益来交换。”
黄立分得清轻重,水银镜子可以,可雷汞和火帽确实国家机密,绝对不能够进行交易。
“火帽成品倒是可以售卖,权当是当军火商,既能大赚一笔,还能借着提升法国人的实力,削弱其他列强。”
在黄立的记忆中,法国为了称霸欧洲,可是没少打仗。就看现在的欧洲各国版图,就知道跟后世的变化有多大。
特别是英国,与法国有过长期持久的战争,也是将来反法同盟的坚定一员。
而英国,是黄立最为警惕和防备的强敌。尽管现在的英国势力还没有渗入亚洲,但也不妨碍黄立提前对其布局。
其实,如果只是建立外交关系,那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也不是黄立要强硬拒绝的。
因为这与是否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外交关系也并不是两国友好的保证。但与法国,黄立希望的是结盟。
这也是取巧之道,黄立也并不想明刀执杖地与各个列强开战争夺。而是要窥准时机,等着某个列强衰弱,就来个趁火打劫。
西班牙是一个,英荷战争后落败的荷兰也是一个。
还有法国,强的时候,大明敲敲边鼓,不管是哪个西夷国家,能削弱就削弱,都对大明有利。
等到法国衰弱的时候,大明作为盟友,或许能够接盘法国人已经力有未逮的殖民地。
或者,以帮助法国抵御其他列强的方式,从中分一杯羹。
黄立能预见到法国大革命,也差不多能预见到拿破仑执政后的法国对欧洲格局带来的剧变。
即便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已经不是他所能活到的寿命。
可他却能提前布局,并留给后代一些关键性的指导和启示,定下大致的对外策略方针。
“只要坚持国策不动摇,机会就总是会抓住的。并不仅仅依靠自己的长远眼光,还有睁眼看世界后的分析和判断。”
黄立相信华夏能人辈出,一旦抛开那些思想上的桎棝,在新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兴许会比自己做得更出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或许只是大明帝国这艘航船某段时间的舵手,使得大明能够以最佳的航线扬帆疾驰。
但早晚会更换舵手,一代新人换旧人,历史的必然。
黄立能做的,就是画出尽量详细准确的航线图,并交给下一个舵手,使得大明帝国能够继续乘风破浪。
“想得太多也没有用,儿孙自有儿孙福,灾祸也是自己招的。朕只管做好现在,既引领大明走向巅峰,也是渲泄心中的积怨和仇恨。”
积怨有多少,仇恨又是什么?自然是后世国家的积贫积弱,所带来的郁闷和不甘。
比如殖民者屠杀南洋华人,比如沙俄侵占了几百万的领土,比如八国联军的践踏和抢劫,比如小本子的烧杀淫掠。
如果有可能,自然是要加以制止,甚至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狠狠地报复回去。
现在不仅是有可能,而是加把劲儿就能实现。黄立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以光复大明为满足。
黄立再次举杯,接受了琉球使臣的恭祝,脸上依旧是温熙的笑容。
明年秋季,便要伐倭。琉球将是重要的基地,现在就已经有了两千驻军,港口也在扩建。
一个闭关锁国的倭国,就是时间不长,相对于明军武力的提升,也已经大大落后。
“能够倚仗的也就是海岛的不便,以及他们所相信的“神风”保佑了。嗯,人口数量,与南洋诸国比,倒是多的。”
“但我军先集结于琉球,缩短了海上的距离,风浪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就凭幕府统治的松散,以及分化瓦解的策略,不相信倭人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黄立看着上前敬酒的朝鲜使臣,轻轻颌首,举起了酒杯。
琉球和朝鲜,都是大明最忠诚恭顺的藩属国。在伐倭的作战中,一个提供基地,一个提供兵员。
尽管和朝鲜的蹉商还要在年后开始,但黄立并不担心朝鲜拒绝。
两三万朝鲜兵由大明装备并训练,出战时还要大明供应粮饷,朝鲜并不吃亏。
自己国家的实力,想必朝鲜王室也心里有数。差点被鞑虏灭国,鞑虏又被明军打得狼狈败逃,明军的实力还不够震慑?
当然,大明历朝历代都有灭掉朝鲜的实力,却并没有这样去做,朝鲜王室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但作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藩属国,朝鲜对大明的恭顺,也有着其它的必须的原因。
比如历代朝鲜国王都要经过大明的承认和册封,才具备正统性和合法性。否则,就是王位不正,大明甚至能声罪致讨。
有这一撒手锏,朝鲜怎么敢拒绝大明的要求?
要知道,从丙子胡乱向满清俯首称臣的朝鲜仁祖,后来又有孝宗、显宗,已经有两任国王未经大明承认和册封。
而向鞑虏屈膝投降,更被朝鲜视为奇耻大辱。重归大明藩属,已经是最为迫切的政治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