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双赢互利(第2页)
不是说非要你出钱出力去帮助他们,但要反映他们的状态。不管是好是坏,是朝廷的责任,还是环境的因素。
“朕给你们上书的权力,你们要珍惜,要善于使用。并不是非要什么大事,而是看到的、听到的,都可以让朕知晓。”
“比如地方的物价涨跌,雨水多少,有无自然灾害。再比如官府审判案件,百姓有何反响?政策推出,民间反应如何?”
“朕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隶属于皇家机要处,专门接受上书。你们的上书,全程密封,走公文驿传,由通政司直接转由此机构受理,呈报给朕。”
规章制度明确下来,上书者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直接上达天听,还是全程密封,不虞泄露出去。
这个办法有些类似于清朝的密折制度,黄立对于臣子也将推行。
密折制度确实有可取之处,一来可以减少欺上瞒下,使皇帝耳聪目明;其次则能相互监督,激励官员的忠诚度;再者,保护了隐私,使臣子能够畅所欲言。
当然,密奏不是告密,而是一种与皇帝联系沟通的手段。
黄立微笑着鼓励道:“朕希望每个有上书权者,每月至少要上书一封,多者不限。不管大事小事,朕都愿意看,喜欢听。诸卿,能做到否?”
众人赶忙躬身拱手,并不齐整地纷纷表态。
黄立待声音稍息,连连点头,表示赞赏和欣慰。
民爵现在还是有些少了,还没有形成群体力量。空头衔而已,黄立准备再选有功者,给予赐封。
特别是退伍军人,也将是黄立扶植的主要对象。虽然由兵为民,也要他们在社会上体现出应有价值,继续为帝国的强盛出力。
“就是没有事情,随便说些家长里短,问候一下朕,朕也是高兴的。”黄立象是开玩笑的话语,使得殿内的气氛再次松缓下来,人们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事实上,并没有因为黄立的平易和熙,而有损他的皇权和威严。
没有人会蹬鼻子上脸,谁都不会忘记,皇帝是九五至尊,大明主宰,生杀皆操于其手,一言可决人生死。
但黄立的这种亲民姿态,也并不象是在装。从被称为殿下开始,到现在,似乎是一贯为之,本性使然。
而所谓的仁君,也没有哪个是臣子敢欺的。
在这位名为中兴、实为定鼎的大明皇帝心中,似乎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奉公守法。
只要做到这一点,皇帝就是仁厚;反过来,杀个人头滚滚也在所不惜。
没人能忘记这也是位马上皇帝,亲自率军征战,光复半壁江山的作战中,多有其威武的身影。
向称悍勇的八旗劲旅又如何,光是死在黄立亲自指挥下的作战,就有数万人之多。
满人的高官名将有穆里玛、图海、傅喀禅、杜敏等等,象李国英、董学礼等辈,就更是数不胜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