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 作品

第522章 相亲会(第2页)

而象清朝的规定,先是三十岁出宫,后来降到二十五岁,着实不够人性化。

无论是从容颜、生育,还是社会认可度上,二十五岁显然是不如二十岁的大姑娘,那么招人待见。

为了人口增长,黄立也算是费心了。

如果这些措施不见效,那他这个皇帝也只能保媒拉纤地赐婚,来个乱点鸳鸯谱了。

…………….

大殿内,气氛显得甚为宽松,这得益于皇帝的平易近人,言笑殷殷。

“朕还是那句话,只要奉公守法,你们的生意做得越大越好,赚得越多越好。至于回报社会、造福乡梓,那是个人的问题,朕不强求,朝廷也是一样。”

黄立环视着众人,微笑着说道:“国强民富,这是朕所希望的,大概也是你们的愿望。在国内行商,难道不想天下太平?在海外贩货,也希望有个强盛的祖国作为后盾吧?”

“光复半壁江山之后,江右商帮、武昌商会、粤商闽商,都有很大的发展,诸位对于大环境的有利,想必都有感触。”

“我大明军队占领湄公地区,海外商人是不是又多了停靠补给的港口,更加地方便?”

“等到光复北方河山,光复辽东,青岛、天津、旅顺等地,都将开埠;我大明军队还要继续向海外进展,南洋各地,飘扬大明旗帜的地方和港口会更来越多。”

“内地的商贸也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北方的恢复重建,各地的驻军,需要多少商品物资?这红利,朝廷愿意给予诸位,同时也使朝廷受益。”

黄立停下了话语,端起茶杯喝着茶水。

“万岁高瞻远瞩,英明仁厚,我等岂能不知?”江右商帮的代表孙天湖躬身拱手,率先称颂,也是率先响应。

“北伐乃头等大事,钱粮更是重中之重。朝廷预售北方商铺房产,且让利于我等,我等感恩图报,岂敢再斤斤计较?一切皆以朝廷所定章程为准。”

粤商代表赵春生也赶忙表态,说道:“朝廷所定价格已是十分优惠,我等没有异议,全部接受,并要踊跃争购。”

缙绅张书英也是民爵之一,还得赐匾额,虽然在商贸上还未涉及,但对于田地,还是希望能够多加购买。

棉花、白糖出口量大增,导致货源紧俏。这可都是土地上长出来的好东西,北方也更适合棉花,获利可以预期。

“微臣愿预购北方田地数百亩,派族人勤垦耕作,为恢复重建尽一分力。”张书英拱手道:“除此之外,微臣还会联络其他缙绅,一起参与北方的建设。”

李兆兴没有说话,身份在那摆着,自然有别的海商表态,对朝廷的举措全力支持。

黄立不断颌首,面露和熙笑容,不掩赞赏之色。

预售所得越多越好,虽然是让利和优惠,但幅度越小,朝廷获利越多。

海商可能对其它内地城镇不感兴趣,但天津、青岛、旅顺,却是建商馆,扩大商业经营范围的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