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交易(第2页)
“架空历史宇宙”这个头开得不错,一系列后续宣传了衔接作品,都可以跟进了。
——
第二天下午,金尚就来到曾经来过的宅邸,提着一些特产来探病。
前世的大众读物订阅量的天花板,是九十年代末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被誉为“国内第一刊”大概算是《半月谈》了,各有各的特色。
即将迎来尾声的一九九六年,无疑是金尚事业大爆发的开端,尤其是文创领域,不仅产出了一大批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影视剧,流行音乐也不再是歌红人不红的小透明,小说漫画杂志订阅量止跌回升,已经成为国内现象级都市丽人刊物的《知音杂谈》,颇有成为国内第一周刊的架势,订阅量让一众老牌刊物瞠目结舌。
“说是家乡土特产,自先祖定居北方,已经六百多年了,早忘了乡音。我上次回去探亲祭祖,已经是……十年前,还是十一年前了吧。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
“难得去一趟,也就这点东西拿得出手了。”
而女性杂志《知音》的崛起,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它还一度有望成为国内“杂志第一股”。
“梁子湖的螃蟹,孝感的米酒和麻糖,莲花湖里的莲藕,黄陂荸荠,还有翰林鸡……”
这还是金尚并未完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真要以压缩成本,提高单价,腾出更多广告版面,卖出更多为主导,利润还能大幅上升。
“南边暖和,冬天过去走走也好。”
到了这一步,金尚提起的心差不多放下了。
电视里的剧情,差不多要到最经典的“狸猫换太子”的桥段了,势必会让收视率再次拔高一大截,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是反驳一切非议的致胜法宝。
“在这个季节,能将这些凑齐,也不容易,你有心了。”
择日不如撞日,过几天,说不得金尚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算了算了。”
黄正廓百无聊赖地摆摆手道,
“以前还能见着几个相熟的族亲,现在嘛,一个都不认识了,都是生面孔,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活得太久,就有这点不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老友寿终正寝,自己越来越孤独,着实不好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几乎是长寿老人难以避免的感触。
“京城里的这些不肖子孙,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出去躲躲,眼不见心不烦。”
“你这是把你自己也骂了吧?”
“老头子,你姓黄,我姓金的,不是一家人。”
“不是就不是吧!你祖母……桂珍,还在怪我当年偏心,不来往已经四十年了吧,当真是个倔强的家伙,当年我看走眼了。”
过去的琐事,金尚懒得关心,尴尬地笑了两声,敷衍过去道:
“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还老喜欢回忆过去。”
“正是因为老了,才喜欢缅怀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