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二七一章 韩成再次剧透,朱元璋懵了!

    “韩成,你与咱说说弘治中兴的事。”

    说了几句闲话后,朱元璋就看着韩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他此番前来的目的。

    在说这话时,朱元璋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期待的神色。

    话说,上次韩成与自己说未来的事,说完了成化帝朱见深这个好儿孙之后,刚要开始说朱佑樘这个好儿孙的弘治中兴。

    结果,正在紧要关头,却被老二那个憨货过来给打断了。

    当时朱元璋气的出去揍老二一顿的心情都有。

    后面也曾想过,再找机会问韩成,关于弘治中兴的事。

    却有着各种的事情缠身。

    一直到了今日,才终于有了一些空闲。

    再加上崇明岛那边传来消息说,汪大渊他们已经顺利扬帆出海东去了。

    大明迈出了对外的第一步。

    这让朱元璋心情很好。

    所以便喊上朱标,前来韩成这里转转,一同听听关于弘治中兴的事。

    让自己爷俩的心情,都变得更好。

    若是在以往,吃了几次亏的朱元璋,在听到韩成说起弘治中兴时,说不得心里会泛起嘀咕。

    去想韩成是不是在说反话。

    但一次,关于弘治中兴的事儿,朱元璋却是没有半分的怀疑。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朱佑樘他爹朱见深,做出来的事情实在太好了。

    一扫朱祁镇弄出来的各种烂摊子,让大明重振雄风。

    可以说,他这个当爹的给朱佑樘这个当儿子的,把底子给打的特别的坚实。

    也做出来了相应的示范,该如何让大明中兴。

    在他打下的这坚实的基础上,朱佑樘这个做儿子的,沿着父亲的脚印更上一层楼,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嘛!

    当然,朱祁镇,还有朱允炆这两个倒霉玩意儿不算。

    他的大明出了这两个倒霉玩意,就已经够不幸的了。

    总不能还出现其余的倒霉玩意儿吧?

    也是因此,朱元璋对着弘治中兴非常的上心,也抱了极大的期待。

    虽然早在一开始,就从韩成的话里知道了,自己大明两百多年就没了,并没有一直流传下去。

    但作为大明的缔造者,哪怕是这样,他也依旧想要听听自己后世儿孙里,那些出挑的人,做出来的出挑事儿。

    这些事,听着就让人心里舒服。

    边上的朱标,同样是兴致盎然。

    可以看得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沉寂,吕氏所做出来的事,以及吕氏之死,给朱标带来的影响是越来越小。

    韩成听了朱元璋的话,多少有些发愣。

    这怎么好好的,老朱突然间就跑到这里,要听弘治中兴的事了?

    都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老朱竟然还没有忘?

    看看朱元璋这满是期待,乐呵呵的样子,韩成就有些不想说了。

    毕竟他太清楚朱元璋是个什么性格,也知道弘治中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兴法。

    以老朱的性格,在得知了弘治中兴的真相,绝对笑不出来,好心情也都消失干净。

    “那个……父皇,这事咱要不改天再说吧?

    关于弘治中兴的事不少,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

    而且,我现在身体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

    不宜说太多的话,免得劳累,对身体不好。”

    虽然他的身体早就无碍了,胸口处的那伤口,也只剩下了结痂没有掉-->>

    内里其实早就完全好了。

    但这并不妨碍,韩成将这事拿出来当借口,拒绝给朱元璋说弘治中兴的事。

    放着这么好的一个借口不用,都对不起自己挨的这一刀。

    结果,韩成不说这话还好,这话一出口,朱元璋一下子就变得警觉起来了。

    “小子,你是真不能多说话,还是这弘治中兴有猫腻?”

    朱元璋望着韩成的目光,变的不太一样了。

    实在是这一幕太熟悉了!

    之前自己问关于永乐大帝的事,还有其余一些事情时,这小子总是喜欢找一些借口搪塞过去。

    不和自己说。

    现在怎么又来了?

    就连朱标也同样用狐疑的眼光看着韩成,心里面打起了小九九。

    韩成道:“父皇,就是我身体有问题。

    胸口处中了一刀,这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韩成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朱元璋顿时忍不住哼了一声。

    “伱小子,别在这给我打马虎眼!

    你那一刀早就好了。

    还敢用这种借口来搪塞咱?

    赶紧和咱说说这弘治中兴到底是咋回事儿。

    别怕咱承受不住!

    天底下就没有咱承受不住的事!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说的便是咱这样的人!”

    听到朱元璋这话,韩成一时之间都不想搭理他了。

    信了你的鬼!

    合着自己偏殿里的桌子板凳,隔三差五就换一批,不是你干的,是它们自己打起来的?”

    “二妹夫,你要是真的身体不太好,那就别说了。

    要是弘治中兴的事有些猫腻,那你就但说无妨。

    不要怕父皇承受不住,我可以作证,方才父皇说的都是真的。

    这天底下,就没有他承受不住的事儿。

    更不会一上头,就摔凳子,砸桌子。”

    朱标再在一边一本正经的作保。

    韩成听了朱标的话,面皮为之抽了抽。

    大哥现在,也变得越来越皮了!

    “那好吧,那我就和父皇大哥你们说一下,弘治中兴的事儿。

    不过咱先说好,这弘治中兴可能会和你们所想的有一定的出入。

    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的心忍不住下沉。

    果然被自己猜着了!

    韩成这个混小子,刚才在那里打马虎眼,都是借口。

    还真的是那弘治中兴,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该不会自己大明,又出现了一个如同朱允炆,或者是朱祁镇那样的废物皇帝吧?

    朱元璋的好心情,一下子就消失了很多。

    这也是韩成为什么一开始,不想给朱元璋他们讲弘治中兴的事,现在又答应的原因之所在。

    因为在朱元璋问出那句话后,就代表着他已经对这事起了疑心。

    韩成这个时候不打算给他说,是不想破坏他的好心情。

    可这疑心一起,他不管讲还是不讲,朱元璋的好心情都没了。

    既如此,那反倒不如把弘治中兴的事,说给朱元璋朱标知道。

    免得他们二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而在这里一直胡思乱想。

    这样的话,就和他的初衷相违背了。

    “走吧,父皇,大哥,到偏-->>

殿里去说吧。”

    韩成招呼了一声。

    朱元璋和朱标二人,便随着韩成一起朝着他居住的偏殿而去。

    “夫……韩公子,你讲累了就休息一下,别一直讲下去,你伤还没全好。”

    宁国公主关心的声音响了起来。

    刚一开口,就差点露了馅儿。

    最近一段时间里,宁国公主和韩成私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可以说一直腻在一起。

    私下里,宁国公主也一直以夫君相称。

    结果此时没反应过来,差点当着父皇和大哥的面,就喊夫君。

    好在关键时刻意识到不妥,连忙又改了口。

    可却也禁不住脸庞微红。

    朱元璋和朱标何等聪明?

    虽然宁国公主改口改的快,可只听了这一个字儿,他们就能明白,刚才宁国公主是想要怎么称呼韩成。

    朱标还好一些,毕竟是同辈的年轻人。

    只是在心里面感慨,这二妹夫比自己有办法的多。

    记得当初自己和常妃二人,虽然老早就相识,定亲也早。

    可常妃真的改口喊夫君,还是成亲之后。

    现在二妹夫,却能让二妹老早便改了口。

    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朱元璋的心情,就没有朱标那么美妙了。

    总觉得刚才自己女儿的那声称呼,像是朝着他的胸膛插了一把刀。

    哪怕他对韩成这个女婿无比的满意,但作为父亲的,在面对这事情时,大多心里都比较纠结。

    尤其是看到自己家的白菜,主动往猪嘴边凑,而且还是在自己跟前。

    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朱元璋遭受到一万点暴击。

    不过他两人也都能沉住气,全都装作充耳不闻,似乎都没有发现宁国公主的口误。

    只顾随着韩成向偏殿走去。

    “知道了有容,累了我便会歇着。”

    韩成笑着转头望向宁国公主,又冲她眨眨眼。

    “要不……有容你也过来吧,一同听听?”

    韩成望着宁国公主招呼。

    反正自己现在,在小媳妇儿跟前,已经是没有了任何秘密可言。

    此时让她过来听一些未来的事儿,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说实话,对于韩成的这个提议,宁国公主还是有些心动的。

    不是想去听韩成说些什么,而是担心韩成讲述的时间太长,照顾不好自己。

    但想了一下,还是摇了头。

    父皇大哥前来问夫君的事儿,一看这架势应该就很重要。

    这种事儿,自己还是不去听的好。

    韩成知道自己小媳妇儿的想法,所以倒也没有在强求。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偏殿里。

    这偏殿,韩成已经好几天没有住了。

    自从他受伤后,就一直睡在宁国公主的寝宫。

    毕竟他是伤员。

    众所周知,被人在胸口插了一刀。

    在小媳妇寝宫躺着,只是方便她照顾自己,没有别的任何意思。

    不过随着伤势一天天见好,韩成也能明白,自己需要从小媳妇儿的寝宫搬回这偏殿住了。

    不然的话,影响不太好。

    虽然韩成不是那种太在意别人风言风语的人,但他却需要为自己的小媳妇儿考虑。

    当下便已决定,今天晚上就搬回偏殿来。-->>

    不过这偏殿里,虽然几天没有住人。

    却非常整洁,桌椅板凳都被擦的一尘不染。

    这是小荷等人的功劳。

    几人坐定,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道:“快与咱说说弘治中兴,到底是怎么个中兴法?”

    没有觉察到这里面有问题时,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弘治中兴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觉察到这里面有些问题了,他就更想知道了。

    走向偏殿的路上,韩成已经迅速的在脑海当中,整理了一下思路。

    当下开口道:“弘治中兴这事儿,我倒也没有和父皇说假话。

    历史上,就是如此称呼朱佑樘在位的弘治年间。

    说弘治时期,歌舞升平,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说弘治帝,是难得一遇的圣君贤主。

    正是在他英明的领导下,又有大批贤才辅佐,大明才出现了这等盛世……”

    韩成这话一出口,朱元璋便立刻觉察到了不对劲。

    “这……又是那些文人说的吧?”

    韩成点了点头。

    朱元璋见此,顿时就骂了起来。

    “他娘的,咱还真的以为是弘治中兴,听你这么一说,咱是白期待了!

    能得到文人们的一致好评,可见这鳖孙在位的时期,让那些文人们吃饱喝足了,得到了巨大的好处。

    不然的话,这些家伙口里面,蹦不出什么好词儿,憋不出什么好屁。

    只怕这弘治中兴,兴的只是他们这些文人士绅吧?!”

    韩成一听朱元璋这话,就忍不住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岳父大人,您这还当真是高见,一眼便看出来了事情的真相。”

    但对于韩成的这个马屁,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却没有多少享用的心思。

    他宁愿自己说错了。

    “提起弘治皇帝朱佑樘时,往往会把他这个明孝宗,和北宋的宋仁宗相提并论。

    说他们两人都是圣君贤主的典范……”

    朱元璋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火气也越来越大。

    这鳖孙,怎么听起来又是一个被文官给忽悠傻了的人?

    不然怎么能和宋仁宗相提并论?

    还能被他们如此称道?

    “弘治皇帝朱佑瞠上位之后,一改成化帝朱见深在位时期,经常不上朝的做法。

    他上朝上的特别勤快。

    不仅每天有早朝,还重开了午朝。

    并且,很快又开了经筵侍讲,用来填补早朝和午朝中间的空隙……”

    “去他娘的!”

    朱元璋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忍不住骂了起来。

    “这个混账东西,一天天都在那里开朝会议政。

    从早到晚能商议出来个屁!

    他这是勤政吗?

    他这是瞎勤政!

    做的都是无用功!

    有些事情需要百官商议一下,但更多的,都需要他这个做皇帝的亲自拿主意。

    朝堂之上人多嘴杂,随便一个事儿,都能有许多人给你各种的扯皮。

    商量半天,也商量不出来个鸟来……”

    朱元璋太清楚这些朝臣们是什么德行了。

    就他这种开国帝王,还是不时把官员砍上一批的那种,朝议之时在不少事情上,尚且还有人唧唧歪歪。

    就更不要-->>

说到了后来的那些帝王时期了。

    朱见深后来不怎么上早朝这事儿,他从韩成的口中也听说了。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从朱祁镇之后,朝堂之上文官的势力太大。

    是各种的限制皇权,想要干实事,施行皇帝的权力,总会有人跳出来拖后腿。

    所以很多事情,朱见深干脆都不拿到朝堂上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