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二四四章 一鲸落,万物生!(第2页)

    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去学习它,接受它。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只要真的有编撰教材的本事,那在得知自己可以编撰教材时,都会欣然而往。

    还会围绕着编撰教材,展开诸多激烈的明枪暗箭,各种的厮杀争夺。

    杀红眼也都是再正常不过。

    哪怕只剩下半口气,也会使劲儿的吊着命,来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

    这事情的影响,实在太大太深远了!

    甚至于能称之为关乎生死存亡!

    结果现在,这等无比重要的大事,令无数文人们围着疯狂的东西。

    朱元璋就这样,轻飘飘的一句话,都丢给了韩成。

    让韩成自己看着去办。

    这等消息若是被那众多的读书人知晓,还不知道会嫉妒成什么样子!

    韩成对着朱元璋抱了抱拳,难得的正经起来道:“岳父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尽可能的编纂出成系统的教材出来。

    用来教授我大明的学生。

    不过,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儿,岳父大人不能太过于着急,需要给我时间。

    因为这里面所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现在还能记住多少。”

    韩成对朱元璋说的这些,没有一点假话。

    尤其是物理化学这重中之重的东西,他更是知之甚少。

    他敢对朱元璋说出这样的话来,最大的底气,还是恋人系统。

    他只期待着,今后能够从恋人系统当中,刷出相应的知识。

    甚至于直接刷出教材来。

    不然的话,依照他那贫乏的物理化学知识,想要推动物理化学大发展,实在是过于困难。

    “肯定是要给你时间的。

    这些东西很重要,不可能短时间完成。

    而且,大明现在才刚刚起步,所需要做的事情也多。

    没有一点基础,可谓是千头万绪。

    很多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肯定能给你充足的时间,让你去做。

    这是大事儿,宁可慢一些,也不能出差错。”

    哪怕是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新的教材编撰出来,在大明推行。

    想要看到新的教材教,导出来的新式人才,发挥作用。

    但此时听到韩成的话,还是给出了这个答复。

    他知道这件事情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过,你也要尽可能的快去做这件事儿。

    把它尽可能快的给做好。

    三年之内吧,三年之内将其给做个差不多。

    至少也要弄一个章程出来。”

    朱元璋给韩成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时间。

    其实朱元璋原本是想要对韩成说,他什么时候把这些教材给弄好,什么时候就让他和自己的闺成亲。

    不过这样的话,到了嘴边之后,又被他给咽了下去。

    虽然他知道,这样的条件开出之后,韩成肯定会动力满满去做这些事。

    但到了最后,还是觉得不太妥当。

    有些太过于不当人了。

    朱元璋难得的良心发现一回。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他担心有了这个条件之后,韩成为了尽早和有容成亲。

    会在不少事情上变得不仔细,弄出一些差错,或者是遗忘一些什么知识。

    这东西,一个个都是重要无比。

    甚至于只是很少的一些地方出了差错,那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他宁可慢些,也没有过于去激励韩成,韩成赶工。

    “大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教材还有这教育改革,以及科举改革等众多的事情,先缓一缓,暗中为其做准备。

    咱先把简化字,拼音,还有字典这东西给着手弄出来。”

    把教材之类的事情商量完之后,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望着韩成说道。

    话说,他这个时候,是真的想要把所有的事情一起做。

    最好是立刻就把各种东西,就都给做好。

    可朱元璋也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凡事需要有个轻重缓急,有个先后顺序。

    什么都做,只能什么都做不好。

    只能一步步来。

    韩成点了点头,对于朱元璋的这个看法很是认同。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随着和朱元璋相处的越多,韩成对他的了解也就越多。

    别看朱元璋平日里性子急躁,做事情风风火火。

    但实际上,该稳的时候他非常的稳。

    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舵手。

    并非只是一味的莽,不讲究策略。

    这或许就是朱元璋为什么能够在元末乱世,那样多的势力里脱颖而出,并最终取得天下,建立大明这个能够传承下去,两百多年王朝的重要原因。

    “最近几天,咱就着手把这件事情给做了。

    韩成你把你所知道的那些简化字,都给写出来。

    咱觉得你所写的简化字,就非常的好,很是合理。

    至于一些没有简化到的字,咱就让人按照你所写出来的,那简化字的风格,遵循这个规律进行简化。

    韩成点头应下:“岳父大人这么快,就准备把这件事情给推行下去了?

    只怕阻力不小,岳父大人都想好要怎么做了?”

    朱元璋闻言笑道:“自然是有一些章程。”

    说着,指了指朱允熥,又指了指韩成。

    “允熥拜你为师的事情,咱虽然还没有对外公布,但只怕已经有不少人都知道了。

    很多人都会要坐不住了。

    武将们还好,尤其那些文人。可是很热衷于教导咱皇家之人。

    他们所为的是什么?

    最大的诉求,就是要用他们儒家的种种学说,把咱大明将要做皇上的人,给捆绑起来。

    给教导的心向他们儒教。

    最好的办法,便是按照他们理想中的圣君去教导。

    正所谓圣天子垂拱而治嘛!

    这个时候,咱们把允熥给接到身边抚养,很多人肯定都已经猜出了咱的心思。

    不知道有多少人,眼巴巴的想要当允熥的老师。

    结果现在,咱这里却不声不响的,直接把你这个学医的,给弄成了允熥的老师。

    你还不是孔孟门徒。

    这种情况下,那些儒生又怎么可能会忍得住?

    他们的反应,肯定会无比的激烈。

    想要把你这个允熥的老师给弄掉,换成他们儒生。

    咱根本就不用调查,就知道这些人,现在着急成了什么样子。

    所以,明天上朝之时,咱就先对外宣布,允熥拜你为师之事。

    只要咱把这个事情对外一宣布,立刻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进行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咱就顺势把咱要编纂字典的事儿给说出来。

    先不告诉他们,咱准备编撰的字典是简化的。

    这样一来,那些冲着你去的、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会被这个事情给吸引走。

    毕竟这字典,谁若是能够参与到编撰中,都必定会青史留名。

    这同样是一个对众多读书人,有着致命吸引力的东西。

    这样一来,反对你成为允熥老师的人,就会少上很多。

    咱先让那些人高兴高兴,等他们高兴之后,再对他们说,咱所要编撰的字典,乃是简化字的字典。

    并且还是带拼音的那种。

    给他们送上一个大惊喜。

    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他们想要不捏着鼻子,把这件事情给做了都不行!”

    朱元璋说着,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整个人在此时,都带着一些无赖的特质。

    韩成闻言,不由得目瞪口呆,暗呼好家伙。

    果然不愧是你!

    虽然早就知道了自己岳父大人挺不要脸的,但这个时候,在听了他准备怎么干之后,韩成还是觉得,自己的认知有被刷新。

    对于自己这岳父大人不要脸的程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怪不得连刘伯温那种人,当初在在世时,都被朱元璋给整的欲仙欲死,酸爽无比。

    他这折腾人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不过在想到,自己老丈人这折腾人的本事,是用在了那些注定了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好感的儒生身上之后,顿时又变得开怀起来。

    有这样一个不要脸的岳父大人,感觉还真挺好的!

    听了朱元璋的这话之后,韩成是一点儿都不为他推行简化字,以及拼音这些东西担忧了。

    反而为那些,在接下来将会跳出来的文人们,感到默哀。

    遇上朱老板这样的存在,也算是他们倒霉。

    该说的事情,已经暂时说的差不多。

    时间已经有些晚了,韩成便不在坤宁宫这里多停留。

    起身告别了朱元璋,马皇后,便从这里离去,返回了寿宁宫。

    回去的路上,韩成的面上满是笑容。

    心情也忍不住的澎湃起来。

    在这个时代兴建学校,传授后世的先进知识,并将其和科举,做官等诸多事情进行挂钩,是韩成最大的野望!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不太好做,现在,却顺畅的出乎他的预料!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此之前铺垫的足。

    燃起了朱元璋的雄心。

    另外一方面则是,朱元璋也是真的有气魄。

    韩成能确定,在自己开始编撰教材,并真的开始把学校建立起来,传播这些知识时。

    大明就已经彻底变得不一样了……

    ……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

    众多朝臣立于下方。

    吴伯宗这个状元,还有吕本等人,都是各怀心思。

    “咱已令皇孙允熥拜韩成为师,今后允熥将由韩成教导。”

    处理了一些事情之后,朱元璋直接就对中朝臣宣布了此事。

    朱元璋这话一开口,朝堂上顿时为之一静。

    不论是早就得到消息的,还是没有得到消息的,在此时都是显得意外。

    没有得到消息的人,是为朱元璋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已经给朱允熥找到了老师感到惊奇。

    至于那些早就得到消息的人,则是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在今天早朝上,把这个事情说出来。

    公之于众。

    愣神之后不由大喜。

    尤其是吴伯宗,吕本等人,

    觉得这是上天都在帮助他们!

    他们本就在酝酿着这个事,只是苦于朱元璋还没有把此事公之于众,有些不好开口。

    哪能想到朱元璋竟然在此时,当众宣布出来了。

    安静了片刻之后,大殿响起了一些低微的,如同蚊子一般的嗡嗡声。

    吕本左右看了一眼,暗暗吸了一口气,上前率先开口道:“陛下,皇孙也确实到了该启蒙的时刻。

    但陛下早就创建了大本堂,皇子以及勋贵子弟读书,都在这大本堂之中。

    如理应把皇孙,送到大本堂当中进学。

    陛下陛下现在却一反常态,不令其进入大本堂,反而让其拜一不知名的人为师,实在有些不好。

    皇孙之教育,乃重中之重,事关国计民生。

    如今令一学医之人,对其进行教导,只怕……只怕有些不妥。”

    吕本这一开口,立刻就将众多朝臣的目光,全部都给吸引了过来。

    有人惊疑,有人忍不住暗叹,这吕本当真是太勇了!

    “进大本堂读书的规矩,是咱定下的。

    咱现改一改怎么了?

    谁说咱定的政策,就会一直的贯穿下去?

    何为政策?

    政策便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情况,所制定的策略。

    没有万年不变的政策!

    现在,咱根据情况的发展,改变一下政策,有何不妥?”

    朱元璋显得有一些冷的声音响了起来,令朝堂再次静了静。

    不少人都被朱元璋,所散发出来的气势所震慑,不敢说话。

    可身为大明第一状元的吴伯宗却不怕,上一步,对着朱元璋行礼。

    “陛下所言极是,可现在未免太过于突然了,有朝令夕改之嫌。

    况且那韩成,微臣也有所耳闻。

    知道他治好皇后娘娘的病,又治好了公主殿下。

    他确实劳苦功高,立下天大功劳。

    陛下允许他和宁国公主定亲,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陛下若是觉得,这些还不足以彰显其功劳,可以再从别的方面进行赏赐。

    但是让他教授皇孙,却是万万不妥。

    他不过是一个学医的,懂什么教书育人?

    莫非是要教皇孙如何治病救人吗?

    如此只会把皇孙引入歧途!

    皇孙需要学的,是医治一国之术,而非医治一人之术。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为皇孙另择良师!”

    在吕本和吴伯宗二人先后开炮后,那些早就已经被吕本打过招呼的人,也都纷纷上前,对着这个事开炮。

    把韩成说的简直什么都不是。

    一副朱允熥,只要被韩成教授,就会亡国灭种一样。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静静的看着这些人的表演,目光逐渐变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