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二二五章 原来,屠龙术还可以逆练!(第2页)

    哪怕是自己这个自幼就受到了很多教育的人,在这上面和父皇相比,也要差上很远。

    这次的事情,若是让自己来做决定,到了最终,自己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如同父这般,做出一样的选择。

    但是在这其中,自己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绝对要比父皇花费的时间更长。

    自己也必然更加的纠结。

    不可能做到父皇这般的豪放。

    而且,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自己在有生之年都会对此疑神疑鬼。

    不断的去想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底合适不合适。

    到底会不会造成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都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

父亲的认知,一般会经历几个阶段——

    儿时崇拜,觉得父亲无所不能。

    初步长大之后,开始嫌弃,觉得父亲这也不懂,那也不懂。

    再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又会再一次理解父亲的不容易。

    朱标的第二阶段,虽然没有大部分人明显,但有些时候,还是会觉得父皇做事情不太对。

    有些过于急躁,手段过于粗糙。

    而且对于文人这些,也太过于不尊重。

    觉得父亲的行事风格,带着战争年代所留下来的粗犷。

    但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韩成的到来,令朱标的目光变得长远,见识迅速增加以后。

    朱标的这种感觉,正在迅速的减少。

    再去看自己父皇时,更为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和父皇之间的差距。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父皇能够从元末乱世当中,那么多人里脱颖而出,恢复中华,不是没有道理的。

    好多人都喜欢说什么成王败寇,似乎觉得这样不太对。

    可是,难道胜利还不足以说明一切东西吗?

    总说失败的一方,这也好,那也好,这也是优点,那也是优点。

    可为什么这么多的优点,偏偏就是被别人给战败了呢?

    只以成败论英雄,或许有失偏颇。

    但是整体上而言,还是十分正确的。

    至少在朱标看来就是如此。

    “父皇,您的心胸气魄,格局是真大!

    孩儿学不来!

    若非是父皇在,让孩儿自己遇到这等事情,只怕非要纠结的晚上睡觉都要睡不好。

    在短时间内,难以用正确的态度去应对此事……”

    朱标望着朱元璋,由衷的说道。

    他说的都是他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

    朱标和其余人不同,在朱元璋这里,他从来都不用去专门拍自己父皇的马屁。

    甚至于他父皇没事了,还会反过来拍他的马屁。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听到了自己标儿的话之后,朱元璋心里面那叫一个美滋滋!

    简直如同饮了琼浆玉酿一般!

    “哈哈哈!”

    朱元璋开心笑了起来。

    “标儿你说的对!咱别的没有,这份心胸还是有的!

    别的事情上,咱或许还会犹豫不决,但是涉及到了这等大是大非的事情时,咱绝对能拎得清!

    咱知道,有一些人总喜欢拿咱出身低来说事,说咱目光不长远。

    但出身低,并不代表格局就小!

    咱在有些事情上,想法或许不对。

    但是在这等大是大非面前,那咱的格局必须要放开!”

    朱元璋如此说着,腰板挺得更加直了。

    说完之后,望向朱标道:“标儿,你能看出来这些,并说出这些话,也是很优秀,非常难得。

    咱也相信,就是没有咱在,你也一定会做出相似的选择。

    毕竟你是咱的标儿!

    是咱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是咱们家的老大,也是咱的种!

    咱这辈子最优秀,最为得意的便是标儿你!

    在其余皇子面前,一向显得严厉,很少会主动说些什么,更是很少流露父爱的朱元璋,在朱标这里,那是丝毫都不吝啬自己的父爱。

    也不隐藏,自己对于朱标的欣赏和满意。

    如果说-->>

朱元璋的父爱有一石,那么朱标这个太子就独占八斗。

    嫡长公主朱有容占据一斗半,剩下的众多皇子,皇女们,则分那仅剩的半斗。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朱标无声的笑了。

    那一直站在门边上,做好了随时跑路准备的韩成,也同样放松下来。

    脸上一样是露出了笑容。

    不得不说,自己的老丈人是挺不要脸的。

    大哥对他的夸赞,他毫不犹豫的全部都给接下来不说,夸大哥的同时,也不忘记把他自己给狠狠的夸上一番。

    他们父子两个,此时倒还商业互吹上了!

    不过吐槽归吐槽,对于朱元璋的表现,说实话韩成也是极其的敬佩!

    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的心胸和格局,当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的!

    “岳父大人,不愧是您!您的心胸和格局,当真不是一般的大!

    世人对你误解很多!”

    韩成也一脸笑容,满脸敬佩的竖起了大拇指,趁着这个机会给朱元璋送上了来自于他的马屁。

    准确的说,也不是马屁,是韩成的真心话。

    韩成很清楚自己所说的这些话,对于许许多多的皇帝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

    是他们所不愿意听到的。

    甚至于自己因此而被软禁起来,都是轻的。

    可是现在,这些放到了朱元璋的身上,一切都变得不同!

    尤其是朱元璋在这等大是大非面前,做出这种选择时的那种决绝,真的很可以。

    很有感染力。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就不像对待朱标那样的好脸色了。

    他哼哼一声道:“这个时候知道咱的心胸宽广,格局大了吧?

    你也得亏是遇到了咱,你的这些话,若是说与其余的帝王听,你这会儿能不能活着都是两说!

    你小子,也当真是什么都敢往外说!”

    韩成闻言笑道:“这不是我知道岳父大人你,绝对不是那种肚量小的人嘛!

    若是觉察到你是那种小肚量的人,那打死我,都不会把这些话往外说。

    而且,我也总觉得这些事情,若是不给岳父大人你说清楚,有些不太好。

    有种像是在欺骗你们的感觉。

    我不仅仅要把航海,以及后面发展工业化的各种优势,说给你们知道。

    也需要让你们认识到,它们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后果。”

    韩成这话说的很实诚。

    朱元璋闻言,再次哼哼了一声道:“算你小子有点良心,眼光也好的没话说,没有看错人。”

    说这些话的时候,朱元璋心里还是挺得意的。

    毕竟韩成这小子,很多时候嘴里都没有太好的话。

    此时能从他口中听到这些,实属有些难得。

    得意之后,朱元璋望向韩成:“你说咱主动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让上层建筑去适应经济基础。

    从而推动它们的发展。

    是不是也属于逆炼屠龙术了?”

    韩成笑着点头的:“确实属于逆练屠龙术!

    这就叫做弄明白事情发展的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去行事,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事物发展。

    今后的大明,若是能够一直往下传承下去,华夏变得更加伟大,陛下今日之决定,在其中绝对居功至伟!

    岳父大人的子孙后代,如果也能够有陛下的这份心胸气魄,还有相应的手段。

    能够如同陛下这般逆练屠龙-->>

术,那么他们必然能够长久的存在。

    哪怕是帝制消失,也一样可以拥有话语权。

    依然可以引导着这片大地上的人,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获得更为远大的前途!”

    “哈哈哈哈……”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又一次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只觉得心情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大殿之中,又一次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此番交谈,对于朱元璋和朱标而言,收获巨大!

    通过韩成这个来自于未来的人,他们知道了社会发展规律这个屠龙术。

    这是一门他们之前,根本所不知道的学问。

    以往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权力的形成,还有官府的组建这些,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很多的了解。

    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他们的本质。

    如今,他们通过韩成可以看到、并理解这条最为本质的道理。

    还能据此引导着国家,向更好的方面去发展。

    这对于他们而言,弥足珍贵!

    如此过了一阵,朱标忽然间想起什么似的望向韩成道:

    “韩成,我听你之前所说的意思,就算是我不提前去世,可以顺利的继承皇位,原来的历史发生改变。

    哪怕是不再发生土木堡之变,那等屈辱至极的事情,武勋集团不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可到了后来,武勋集团还会没落下去。

    文官们一样还会骑在武勋头上拉屎,作威作福,从而占据朝堂,开始党争?”

    对于这个问题,朱标在之前就有所疑惑。

    不过,当时他大部分的心神,都沉浸在屠龙术,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之中。

    对于这些,并没有时间去问。

    这个时候关于屠龙术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朱标便将心中的这些疑惑,给问了出来。

    听到朱标问出这话,朱元璋同样看向韩成。

    想要看看韩成怎么说。

    他之前虽然被韩成给刺激的不轻。

    但是却也一样注意到了,韩成所说的这些话。

    这是朱元璋和朱标二人,长时间以来,和韩成的相处之中,所养成的习惯。

    在和韩成相处时,二人往往都会下意识的集中精力,将韩成所说的诸多话,都给尽可能的记住。

    争取一点都不遗漏。

    因为从后世而来的韩成,拥有着很多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以及一些知识。

    很多似乎很微不足道的东西,若是能够留意,并进行深挖的话,往往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给大明带来不小的有利影响。

    当然,朱元璋对于这个事情,虽然好奇,有些不解。

    但是内心深处,对此也多少有些不以为意。

    因为朱元璋觉得,韩成当时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好好的刺激自己一下。

    让自己不要因为屠龙术会屠掉帝制这条大龙,从而选择固步自封,就专门把事情说的严重。

    危言耸听的成分很大。

    听到朱标的询问,韩成道:“这点儿倒并非是我危言耸听,而是真实情况。

    其实真的说起来,大明便是没有土木堡那一战,长久的发展下去,武勋也绝对不会是文官的对手。

    只不过土木堡加速了这个过程而已。

    之所以会是这样,这里面的道理很是简单。

    因为大明只-->>

有一次开国之战。

    哪怕是算上永乐帝所进行的靖难之役,也只有两次。

    这两次造就了大量的勋贵。

    但是文官则不同。

    科考每两三年便会举行一次,天下之间的读书人又多。

    许多都是千军万马当中杀出来的。

    如此一来,朝堂当中的读书人,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会有所上升。

    而勋贵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开国战争等大型战斗给他们去打,所晋升的数量是完全不同的。

    勋贵之家,一般最能打的都是第一代。

    第二代还勉强可用。

    除了少部分的妖孽,一般而已,出了一代二代,再往后就是越来越不行了。

    没有什么重要的战事发生,很难有新鲜的勋贵补充进来。

    此消彼长之下,文官最终自然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成功的把武勋给踩到脚下。”

    听到韩成这话之后,朱标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就连方才还觉得,韩成是在危言耸听的朱元璋,这个时候也不觉得韩成是在吓唬他了。

    顺着韩成的话去想,还真的是如此!

    因为科举的存在,文官一直以来,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

    可勋贵却不行。

    到了后来,很容易是一潭死水。

    就算是有所补充,那也是杯水车薪。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既不想看到文官一家独大,也不想看到武将一家多大。

    这样都会出现大问题!

    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进行解决。

    总觉得这事情无解。

    毕竟总不能一直不开科考吧?

    更不可能隔上二三十年,就来一次开国之战!

    “韩成,在这件事情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