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斧 作品

第一八八章 平安蔬菜合作社(第2页)

  赵犇心里面盘算着,这种情况,村委会应该有一些帮助才行,当然这种情况村里面也不少见了。

  孩子长大了,然后出去打工,再然后把自己的孩子丢回老家,让老人来管理,但是大部分都是为了能挣钱,挣钱了也会寄回来养孩子,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环境就这样,只能这样熬着,毕竟没文化没能力,出去打工,不是民工,就是体力活,赚钱不多,在大城市也很难立足,更不要说把孩子留在身边了。

  其实村委会之前做过调研,平安寨的留守儿童问题,冠绝整个龙山之首的,不过因为赵犇种菜,带领了不少家庭都开始种菜,这也引得不少外面务工的青壮年回来,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让不少农村家庭一家团聚了。

  “之前二伯伯不是说,让宏宇哥回来种菜的吗?”赵犇问。

  现在村里面其实很多人都愿意让年轻人回来种菜,因为他们都看到种菜的前途,最好的月收入已经突破十万了。

  这对于农村人来说,那等于一步登天了。

  “你二伯伯是这么想的,但是给你宏宇哥打了好几次电话,你宏宇哥就是不愿意啊,不知道在外面干嘛,又赚不到钱,又不愿意回来了,两公婆一年到头都给不了多少钱回来,两孩子丢给了你二伯伯和二伯母!”

  奶奶忍不住开始唠叨起来了。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这一点,谁都明白,但是这侄子家里面的情况,她的确是心疼的,都说养儿防老,而有时候养儿就是负担啊,养大了儿子,还得养孙子,可不养也不行啊。

  “其实宏宇哥也不容易,他们两夫妻去城里面打工也难,在外面,住,吃,都是很大的开销,成本高,赚钱少,自然一年到头就没什么钱了!”

  赵犇倒不是为了赵宏宇说话,而是有些理解这些在城里面打工的辛酸,你不做,又不行,做了,又未必能赚钱。

  赵宏宇不愿意回来,倒也能理解,城里面哪怕难,多少还能赚点钱,可回到村里面能干什么,他们可不相信什么种菜能赚钱的。

  没有亲眼看,他们都不会相信的,家里面的人说的再好,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想法,这是很多村里面在外面务工青壮年的想法,所以其实回来种菜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之前留在村里面的人,甚至是一些老人来承包当菜农的。

  “那也不能苦了你二伯伯和二伯母啊,老大不争气,老二也不争气,赵宏丰更混蛋,去年问你二伯伯借了两万块,说什么做生意,能赚大钱,他好说歹说,你二爷爷没办法,才给他凑,还问你爷爷借了五千块,结果这都快两年了,一分钱都没有回来,他家一个孩子也在家,钱被掏光了,家里面三个孙子,一个读六年级,过年就要上初中了,一个五年级,一个三年级,虽然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能省掉很多钱,但是伙食费,资料费,这些都是钱啊,而且三孩子这么小,不得多吃点营养,你二伯伯只能拼命干活,不然孙子都养不起了!”

  奶奶说的有些唠叨,但是心里面何尝不是心疼啊。

  可一家人吃一家饭。

  别家的事情,她也不好说什么,难道还能戳他的心窝,说儿女不孝吗,只能平时多帮衬一下。

  “二伯伯家是建档立卡户吗?”

  赵犇突然问。

  “不是!”

  奶奶摇摇头,道:“他家两儿子,一个女儿,都能赚钱的,按算起来,算是收入不错的家庭,不算是贫困户,只是事实上,儿子女儿都很少给钱回来而已!”

  这种问题,赵犇其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过他算是上心了。

  二伯伯也算是亲人,这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发财了,怎么也要让家里面的亲戚朋友过上点好日子。

  当然,亲人和亲人不一样了,二伯伯能帮。

  四伯这种。

  就得治了。

  赵成飞,不治他,都不行了。

  ………………

  翌日,清晨。

  赵犇来到了村里面的一个民居,这是一个吊脚楼,这个吊脚楼位于村东面的位置,距离村委会倒是不远。

  这上面挂牌。

  平安蔬菜种植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就是平安蔬菜种植菜农的合作社,所有种植平安蔬菜的菜农都会加入这个合作社里面。

  而目前来说,其实这个合作社还算是比较简陋的,很多规则都没有建立,只是搭建起来了一个框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