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斧 作品

第六十九章 我们终究会走向成功(第2页)

  “嗯!”赵卫国笑了笑:“咱们老赵家的孩子,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

  “别天天你们老赵家,这是平安寨的孩子!”

  黄岩撇了一眼赵卫国。

  “有三牛这话,我们也就拼了!”

  “不就是背了十几万债务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拼了!”

  “……”

  不少人的热血上来了。

  他们心中的确有忐忑,毕竟这是债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的债务,但是害怕忐忑不代表他们没有魄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魄力的,只是没有领头,导致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蛇无头而不行,做事业也一样。

  特别是这一百多户人家,他们敢跟着赵犇种菜,那是真的把裤腰带勒紧了,而且把大部分亲戚朋友能借的钱都钱的,把所有身家都砸进来了。

  这已经算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了。

  所以只要有人给他们一个定心丸,他们就会坚定不移的往下走,一直走到没有路,一直走到悬崖尽头,哪怕撞一个头破血流。

  ………………

  “你们平安寨还真有斗志,我们北岸村就不行了,老气沉沉的!”陶映红看着平安寨的村民那嗷嗷直叫的声音,忍不住开口羡慕的说道。

  “你们北岸其实也不差啊!”

  赵犇知道北岸,就在镇府旁边,还靠近县道,回县里面的路程也不远,在龙山来说,算是不错的乡村了。

  “以前觉得还行,但是回来之后就感觉老失望了!”

  陶映红摇摇头,说道:“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老弱病残在家里面,十年如一日,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实农村都是这样!”

  赵犇叹气:“我相信你我读大学的时候,都做过这些调研,如今农村人口流失的非常严重,有能力的拖家带口进城打工,在城里哪怕只是租一个二三十平方的地方挤在一起,也不愿意回到农村!”

  “这就是现实!”

  他看着前面,道:“你觉得咱们村多了不少青壮劳动力,那是因为我把这两千亩地种菜的项目拉出来了,他们才从城里面回来了,并非我平安寨独特,而是农村都是这样的现况,因为出去打工才能赚钱啊!”

  他叹气:“谁不恋家,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或许对外面向往,但是只要在城市奋斗过的社畜,都是愿意回来多过留在冰冷的钢铁丛林的,只是大城市机会多,赚钱多,毕竟养家糊口,哪有选择啊!”

  “也是啊!”

  陶映红苦笑:“谁都眷恋家乡,可谁都不容易啊!”

  “所以才要改变啊!”

  赵犇笑着说道。

  “那你就不怕失败吗?”陶映红问。

  “怕!”赵犇问:“但是怕就能不做吗,我的信念一直都没有变,希望从来都有,只是怎么去争取,哪怕看不到,只要存在,我都愿意去尝试过了,即使最后我输了,我也心甘情愿!”

  “这话好多年没听的,怎么还是这么亲切啊!”陶映红笑了,她伸出手,和赵犇握握手,微笑的说道:“很荣幸,又一次能和班长你并肩作战了,这一次,没有逃兵!”

  “陶同学,我们终将会走向成功的!”赵犇说下了他那一句曾经在班级里面,说过无数次的话。

  ……………………

  资金下来了,速度就加快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看到钱,干工程的更有干劲了,特别是于汉唐,当赵犇一口气支付了他两百万,他浑身都来劲了,不用五天时间,已经有五百亩大棚搭建好了。

  而且农耕设备也在陆陆续续的送回来了。

  因为土地比较散乱,这一次也是主要以小型农耕机器为主,小型农机虽然不如大型农机的干活效率,但是胜在数量不少。

  原则上是希望每家种菜的都有自己的农机,但是事实上是可以变通的,在村委会这个整体集体的调度之下,农机是可以调度使用,这样也能节省不少的成本。

  随着不断的投入,整个平安寨都有一种热火朝天,大干一场的决心。

  而这时候,平安寨至金山县道的修路工程,全程将近三十公里,已经开工了,县府联系的工程队,整个修路工程由镇府亲自主持。

  这是双向两车道的工程,但是这两车道比普通的两车道都要大一些,和参照的是国道标准的两车道了。

  时间很快进入了五月中旬。

  除了赵犇在良子坡的一百多亩菜地,另外有东山,西山,五百多亩,一共一百五十个温室大棚,已经全部种植的蔬菜。

  这些蔬菜苗已经开始定根了。

  其中蔬菜的品种已经高达二十多种,有菜心,生菜,韭菜,空心菜,荠菜,油麦菜,苦瓜,青瓜,南瓜,葫芦瓜,青椒,莴笋,西蓝花,辣椒,洋葱……

  如果这批蔬菜能够成功。

  质量能保证。

  那么对于一直以来货源不足的问题,要压制性的出货的问题,就能短暂性的解决,起码能稳住平安蔬菜这块牌子挣下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