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东方 作品
第1804章(第2页)
银票制度也是折色的一种,只不过更加完善。
梁成力推,完成从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当时
他在提出之后就遭受到很多人反应。
其中有守旧派,接受不了这种太大的转变,还有一种人则是因利益受损而反对。实物可操作性很大,比如纳粮时在运输装卸等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羊毛出在羊身上。
损耗还是要老百姓出,在收税时自然而然的多收,关键是没有定额,官员们理所应当的贪墨。
梁成开口道:“朕在制定之前就已考虑周全,折色只能折粮,不得以其他物品代替,且折价是以当年市面行情为准。”
“这一点杨大人清楚。”杨迁跃点头道:“银票制度可以说是折色法,但比折色法更完善,在洛京皇城试行这几年,诸多问题皆已更改。”
“大秦初建那几年,粮价较高,百姓生活贫困,相应的折色较高,但收的税少。”“近年来,粮价平复,折色相对较低,征收的就多了些。”
他说的很简单。谁都能听的明白,就是以行情基准而定。
众人点头,如此看来倒也能免除折色之害。
“还有一个问题。”禹成平又站出班位。
“洛京皇城生活居民较比其他地域富裕一些,手中或有存银可缴税,那其他贫苦之地,老百姓手中只有粮食而没有存银,又如何以银缴税?”
这就说到了根源上。
折色是个好法子,但银少物多,则伤民!
禹成平又继续道:“陛下发行银票,想必是为此准备,可银票不可能完全代替银两,更无法代替铜钱。”